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陪讀父母如何調整觀念之對加拿大人際關係中邊界感的認識

陪讀父母如何調整觀念之對加拿大人際關係中邊界感的認識

前一段回國,做新書《最好的時光留給你——加拿大教育親歷記》的分享簽售活動。一位趕來看望我的同學說,孩子去年冬天剛送到加拿大讀書,可是來了之後就變了。我問他怎麼變了,他說:變得不聽話了,也不刻苦了。以前在家時,父母說什麼聽什麼,周末從來不休息,都是在刷題。可是剛去了加拿大兩個月,就變成父母說的話沒用了,喜歡自己安排了。讓他周末複習雅思,他說要去玩兒。我同學感覺孩子不是自己的了。

我聽了倒是覺得挺正常啊。我說,他自己會安排時間多好啊,也懂得勞逸結合,周末還會自己出去玩兒,不怕語言障礙。再說,加拿大這邊也不用那麼勤奮,正常學習就可以了。

陪讀父母如何調整觀念之對加拿大人際關係中邊界感的認識

這個例子很典型。孩子送出來了,家長的認知跟不上,對加拿大的社會、學習、學習生活情況等等不夠了解,因此與孩子產生隔閡。

我剛移民來的時候,參加過一個文化說明課程。講師說,加拿大的人很在乎邊界感。邊界分兩種。物理邊界,就是我們身體之間的界限。一般來說,手臂伸開為半徑畫圓的範圍。公共場合,排隊的時候,不要與別人靠得太近。走路時,盡量不要貼周圍的人太近。

陪讀父母如何調整觀念之對加拿大人際關係中邊界感的認識

另一個邊界就是人際關係的邊界。加拿大的學校教育從小就強調這一點,同學之間不要互相碰觸,在意物權,孩子們有責任照顧自己。比如自己的起居飲食要一定程度上自理,自己的作業自己完成,自己的時間自己安排等等。

整個社會強調個人的權利,獨立性。那麼相應的,孩子也就在意自己的獨立性,相對國內的孩子來說,自我意識較強。父母要對孩子這種獨立意識充分認識。

陪讀父母如何調整觀念之對加拿大人際關係中邊界感的認識

我的孩子今年7年級。從小的時候,課外班上什麼,上不上,都要徵求孩子的意見。前一段,幾位朋友組團說要去露營,我報了名,想帶著兒子一起去。

上周我買了帳篷,孩子放學回來看到了,問我是幹嘛的。聽了我的解釋,他馬上說:「你要帶我去,問我了嗎?徵求我的意見了嗎?」雖然他是開玩笑、貧嘴的成分,可也說明他的獨立意識。

在這邊長大的孩子,獨立意識相對要比國內的強。平時,孩子穿什麼衣服,冷不冷,留什麼樣的髮型,一頓飯吃多少、飽不飽,零花錢是買漢堡了還是買飲料了,去麥當勞買什麼,參加同學聚會送什麼禮物等等這些日常小事,家長就完全不必操心。

陪讀父母如何調整觀念之對加拿大人際關係中邊界感的認識

他們到了高中畢業,理論上說就應該獨立生活了。有些上大學的孩子還需要家長支援,可是大多數孩子都會搬出去住,自謀生路。這一點和國內非常不同。

更大的不同是,家長不大可能再指導、管理孩子的人生了。孩子學什麼、找什麼工作、在哪兒上班、找誰結婚、結不結婚等等,都是自己的事情了。家長如果試圖去管,勢必容易引起矛盾。

作者:辛上邪

編輯:依然

微信:樂尚她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