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中國文化淵源流長,就從姓氏來說,中國各地的人們之間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說有一種客套的方式卻流傳了幾百年都沒有變,就是在遇到同姓的人時經常說的一句話:「五百年前咱們是一家呢!」那這句話是從哪兒來的呢?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如果說是算淵源的話,那為什麼不說一千年前是一家,或者兩千年前是一家,豈不是更有說服力?實際上這句話不是人們胡亂說的,而是有根有據的。因為一次全國性質的移民時間,這個事件發生在明朝初年。

當時經歷了元朝的腐敗,自然災害,和明朝建國時期的戰亂。到明朝建立的時候,全國的人口已經大大下降了。只有富庶的山西,社會比較穩定,基本沒有受到什麼影響。所以明朝就在洪洞縣北邊一個標誌性的大槐樹下安排駐地官員,負責編排移民的事情。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這次移民一共經歷了三個皇帝,花費了50年的時間,進行了18次大規模的移民,人數達到100餘萬,涉及姓氏800多個。到民國時期,剛好五百年。這才有了不管全國各地的人們,只要是遇見同姓的,都說驚喜地說道:「五百年前是一家啊」!

如果研究姓氏更深的淵源,那麼就要追溯得更遠一點了。在春秋戰國之前,大多都是用一個字來作為稱呼的,到了春秋戰國時期,才慢慢有了固定的姓氏。所以說,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有上古八大姓一說:姬,姜,姒,贏,妘,姚,媯,姞。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都知道秦始皇叫嬴政,但是實際上他應該叫「趙政」。《史記秦始皇本紀》的開篇有記載,說的明明白白,秦始皇「名為政,姓趙氏」。按照自古以來的傳統,姓名姓名,姓嫁名,可不就是趙政么。

在秦始皇統全國以後,嬴姓作為全國最尊貴的姓氏。但是秦始皇又滅有讓子孫繼承「贏」姓的意識,比如公子扶蘇,十八世子胡亥。都沒有繼承嬴政的「嬴」。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在胡亥繼承了嬴政的皇位後,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對自己的兄弟妹妹瘋狂地屠殺。僅有少數族人出逃。秦始皇的後代漸漸凋零,到了項羽進入咸陽的時候,又對皇室進行一次血腥洗禮,使秦始皇的後代幾乎滅絕。為了能夠生存下去,秦始皇的後代人們,紛紛改名換姓。

於是秦始皇后代就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趙,秦,馬,梁。谷,繆,翟,江。費,葛,鍾,黃。徐,廉。最終才使得秦始皇的血脈不至於斷絕了。

為何說五百年前是一家,秦始皇后代分出十四個姓,看有你的姓沒

假如你是其中一個姓,在遇到這裡面的姓氏的朋友時,可以來一句更高級的話:「一千年前咱都是贏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