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藥物所實現光控藥物胞漿遞送和腫瘤的可視化治療

上海藥物所實現光控藥物胞漿遞送和腫瘤的可視化治療

細胞毒性T細胞具有特異性殺傷異常細胞的能力,在腫瘤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的發明進一步拓寬了其在腫瘤治療領域的應用。然而,細胞毒性T細胞在體內的行為難以監測和調控,在實體瘤治療中由於免疫微環境的存在療效有限,且需要從患者提取T細胞進行修飾,規模化製備受限。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製劑研究中心研究生翟藝慧在副研究員張鵬程和研究員李亞平的指導下,採用天然來源的明膠和紅細胞膜構建了包載水溶性藥物亞甲基藍和順鉑的仿細胞毒性T細胞納米粒(MPV),實現了納米粒的實時示蹤、光控激活和胞漿藥物遞送,發現MPV能夠在血液中長循環,並可利用MPV內高濃度亞甲基藍的光聲特性實現腫瘤內藥物蓄積的實時監測;在腫瘤蓄積最高時,通過紅外激光照射可在腫瘤部位利用MPV的光熱/光動力特性,提高MPV在腫瘤內的滲透並觸發其向腫瘤細胞胞漿遞送亞甲基藍和順鉑,並利用光熱成像和熒光成像實時觀測腫瘤內MPV的激活過程和程度;隨後在光動力和化療聯合作用下,促使腫瘤細胞凋亡,使原位三陰性乳腺癌腫瘤部分消退並抑制其97%肺轉移灶的形成。這一研究工作提出了構建可視化實時監控納米藥物治療腫瘤的新策略,揭示了其仿細胞毒性T細胞的作用機理,為有效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提供了新思路。

該研究工作於7月10日發表在國際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該項目獲得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科學基金和面上項目等的支持。

仿細胞毒性T細胞策略構建納米載體工作原理示意圖(A),該仿生納米載體可在光照下直接將藥物遞送入細胞漿(B),該過程可在動物水平通過光聲、光熱和熒光成像實時監測(C),並在組織水平通過共聚焦顯微鏡證實其腫瘤滲透和胞漿分布(D)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台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研究揭示土壤中新型抗生素來源
2型糖尿病患者的「白色憂傷」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