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氣候變暖對歷史植被影響

中科院植物所揭示氣候變暖對歷史植被影響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植物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宇飛帶領的團隊與英國愛丁堡植物園研究人員合作,對地史時期氣候快速變暖過程對我國西南低緯地帶植被動態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為回答「氣候變暖是福是禍」這一公眾熱點問題,以及全球變暖情景下我國西南地區山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依據。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第四紀科學評論》。

研究人員通過對橫斷山區的哈里谷進行鑽孔測年,反演了發生在距今12.8千年~11.5千年的「新仙女木事件」前後該地區植被的動態演替與氣候變化過程。

研究發現,新仙女木事件期間,森林喜冷成分如雲杉等亞高山針葉林的花粉在沉積物中較多,但氣溫回暖後發生迅速下降,而溫帶闊葉成分植物的花粉迅速上升,同時物種多樣性顯著增加。這表明未來的氣候變暖及其導致的冰川消融,將可能通過改變水熱組合的方式,觸發橫斷山區植物多樣性的變化,進而導致對溫度敏感的植物類群發生不同程度的海拔位移,引起植被的快速變化。

「新仙女木事件」是末次冰期向全新世間冰期轉換過程中的最後一次快速降溫事件。以往研究證實,該事件結束時氣溫變暖速率和幅度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的21世紀全球變暖具有可比性,可被用於推測未來氣候變暖的效應。但以往相關研究多集中於中、高緯度,對於低緯地區的研究很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專家解讀:推動科研誠信管理專業化常態化
誰該為「生命通道」被堵擔責?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