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2018年上半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8.7%,個稅卻增長了20.3%

為什麼2018年上半年中國居民收入增長8.7%,個稅卻增長了20.3%

最近,財政部和國家統計局相繼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

上半年中國GDP為4189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2087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169299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227576億元,增長7.6%。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

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70元,增長(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同比名義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2元,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2186元,增長8.4%,中位數是平均數的86.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8048元,增長7.4%,是平均數的9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045元,增長8.7%,是平均數的84.6%。

2018年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來源於國家統計局

根據財政部公開的數據:

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04331億元,同比增長10.6%。

國內增值稅33600億元,同比增長16.6%。

國內消費稅6869億元,同比增長17.4%。

企業所得稅23928億元,同比增長12.8%。

個人所得稅8127億元,同比增長20.3%。

2018年我國將再為企業和個人減稅8000多億元,並為市場主體減輕非稅負擔3000多億元,整體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1.1萬億元。減稅降費工作平穩推進。

對於上述數據,這幾個比較有意思。

GDP同比增長6.8%。

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0.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7%。

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20.3%。

全年整體減稅降費規模將超過1.1萬億元。

這裡面有容易引起誤解的地方。大規模減稅降費之後,財政收入依然大幅度增長,遠超GDP增長速度。相關專家解釋主因是經濟形勢穩中向好,姑且不論。

讓人大跌眼鏡的是,上半年居民收入增長8.7%,個人所得稅卻增長了20.3%,而上半年相比去年,個人所得稅的稅率和政策並未改變。

為什麼個人所得稅增長過快?

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貧富差距擴大。

高收入群體收入增多,增加的收入主要流入到高收入群體的口袋中,從而導致個人所得稅的徵稅稅率提高了。我國個人所得稅採用7級超額累進個人所得稅稅率。個稅免徵額3500元,超過的部分按照累進稅率繳稅,收入越高稅率越高。假設居民收入整體增加了1萬元,如果增加的1萬元是平均分配到10個工資只有2500元的環衛工的手裡,每個環衛工的工資從2500元增加到3500元,剛好達到個人免徵額的上限,依然不需要繳稅,這增加的1萬收入相當於全部流入到老百姓的口袋。如果增加的1萬元全部流入到一個月薪15萬的專利代理人手中,這1萬元需要交納45%的稅,相當於個人所得稅增加了4500元。所以貧富差距擴大會導致國家個人所得稅增加。

個人所得稅稅率

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徵稅更加嚴格。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原先不交稅的群體,現在因為政策執行更加嚴格,都補繳了個人所得稅,這樣稅收顯然會增加。但是這半年相關的稅收政策並未有明顯變化,政府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減稅降費政策。而且如果徵稅更加嚴格,就相當於將以前的非稅收入加到稅收範圍,這樣就會導致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加,但居民收入只增長了8.7%,而個稅卻增長了20.3%,這一點是有矛盾的。

因此,個人所得稅大幅增加的原因極大可能和貧富差距擴大有關,否則很難解釋20.3%的暴漲。

如果根本原因是貧富差距擴大,單純將將個稅起征點提升到5000元,估計很難抑制個人所得稅的過快增長。

採用靈活的稅收措施更有必要,比如允許老百姓以家庭為單位申報個稅,或者對於特殊群體減稅,例如給科研工作者減稅。這樣可以更合理地調節貧富差距和促進經濟發展。

國家剛發布《關於科技人員取得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有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通知》,規定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向科技人員發放現金獎勵,將現金獎勵的50%填至《扣繳個人所得稅報告表》「免稅所得」列。這實際上是想通過個稅的獎勵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技創新。但這個步子邁得太小了,因為科研人員的主體都在企業,這個規定只針對非營利性科研機構和高校,而且是科技成果轉化的現金獎勵,在這兩個前提條件的限制下,能拿到這個優惠的人屈指可數。

個稅政策若要調節貧富差距就應該提高起征點或採取更靈活的徵稅稅率,比如按照家庭徵稅。若要促進科技創新,就應該直接降低所有科研人員的個稅。廣大年輕科研人員都集中在大城市,承受高房價的壓力,但這些人是國家科技創新的主體,他們的收入基本上都來自工資,是個人所得稅的納稅大戶。

這些科研人員大部分學歷較高,從事晶元、生物製藥等高科技行業,國際流動性大。如果在國內的企業得不到理想的收入和生活待遇,最優秀的人才必然流到國外。在國防工業中過去科研人員待遇低,依然有一大批愛國科學家甘於奉獻,但在民用領域不同,待遇直接影響企業的人才質量。國家在個稅政策上給科研人員一定的優惠是有利的,既能抑制個稅的過快上漲,又能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促進科技創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專利分析與布局 的精彩文章:

中國若要真正的科技創新,適當開放Google搜索非常必要

TAG:專利分析與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