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民國鬧劇,清朝遺老的白日焰火

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民國鬧劇,清朝遺老的白日焰火

原標題: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民國鬧劇,清朝遺老的白日焰火


版權所有:瀋陽市旅遊委員會 未經協議授權 禁止轉載


民國鬧劇,清朝遺老的白日焰火

自清朝滅亡之後,清朝遺老遺少一直不甘寂寞,懷揣復辟清朝的痴心妄想,尤其在曾經的盛京城,這些遺老遺少不僅做著白日夢,也在用實際行動不斷破壞民主,甚至籠絡外國政權,試圖復辟王朝。先是宗社黨在各處組織反動勢力,當宗社黨覆滅後,散落各地的「王爺」、「貝勒」在東北附庸日本勢力,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勢力扶植宣統皇帝溥儀建立偽滿洲國,將這場鬧劇愈演愈烈。


在清朝遺老遺少的眼中,中華民國是名不正言不順的。無論是社會地位的落差,還是物質生活水平的下降,抑或是精神寄託的缺失,都讓這些清王朝的忠實追隨者滿懷幻想,在清朝滅亡之後很多年,仍自導自演一出出鬧劇。而瀋陽,作為清朝發祥地,以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第一塊勢力範圍,冥冥之中吸引著清朝遺老的回歸。


1931年10月26日上午10時許,昭陵守護人員驚訝地聽到,遠處傳來一陣陣鑼鼓號角之聲。不一會兒,樂聲由遠而近,但見兩三千人向昭陵湧來。


走在最前面的,是100餘名身穿紅色僧衣的誦經喇嘛。其後,是幾名侵華日軍便衣特務、偽市政公署官員,以及瀋陽地面的士紳。他們簇擁著一個身穿清朝禮服的人緩緩前行。後面跟著的,是打著各色旗幟的雜亂無章人群。許多侵華日軍在隊伍四周維護。昭陵守護人員見狀,只好打開隆恩門,讓這些人進入。一陣誦經過後,身穿清朝禮服的人進入隆恩殿,大行三拜九叩之禮,宣讀「祭文」。接著,所有參祭人員舉手宣誓。之後,大隊人馬隨之作鳥獸散狀。第二天,《盛京時報》報道:恭親王展拜祖陵。

溥偉是溥儀的近支兄弟,世襲「恭親王」。大清帝國消亡之後,溥偉從北京遷到大連隱居,還在自家廳堂中,懸掛手書「靜觀」二字,以期等待有利時機,復辟大清帝國,取代溥儀。1924年,溥儀被馮玉祥攆出北京紫禁城之後,溥偉就曾對溥儀揚言:「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一定不會亡!」溥儀聽罷,大為不悅。


「九一八」事變之後,侵華日軍立即把溥偉弄到奉天(瀋陽),出任偽「四民維持會」會長。溥偉以「救濟」名義,為拼湊偽滿洲國大肆鼓吹。同年10月30日,侵華日軍首領土肥原賢二在大和旅館(遼寧賓館)召開會議。當確定誰是偽滿洲國「君主」時,溥偉不贊成溥儀上台,並明確表態:他要登上偽滿洲國「皇帝」寶座。然而,其他與會的漢奸們一致認為:偽滿洲國「皇帝」非溥儀莫屬。於是,會議不了了之。


11月12日,侵華日軍再次召開各縣鎮商會會長會議,鼓動大家簽字,公推溥偉擔任偽滿洲國「皇帝」,懸掛「龍旗」,並宣布與中國國民政府脫離關係。然而,這一荒唐鬧劇,受到商會中重量級人物抵制,最終宣告破產。



溥偉的祭祖,像是一場小丑表演,溥儀的祭祖則更為寒酸,格格不入。1934年10月20日下午2時20分,偽滿洲國傀儡「皇帝」溥儀乘坐的專列,緩緩駛進奉天(瀋陽)車站。在101響禮炮聲中,溥儀身穿大元帥服,鑽進御用紅色蘭花轎車內。在偽滿洲國總理大臣鄭孝胥,偽民政軍政大臣熙洽、寶熙,偽皇宮內府大臣沈瑞麟,以及偽奉天陵廟承辦事務處總辦趙景琪等「大員」陪同下,溥儀車隊直奔福陵(東陵)。頓時,瀋陽城內沿途街道軍警林立。在福陵祭祀完畢之後,當天下午4時許,溥儀回到奉天(瀋陽)城內。

第二天上午10時,溥儀從瀋陽故宮出發,前往昭陵祭祀。15分鐘之後,溥儀到達張學良的「北陵別墅」,即偽滿「皇帝行宮」,換上紅纓結頂龍冠、青褂灰袍、青緞朝靴,在眾「大員」陪同下,繞過隆恩殿,來到大明樓石供案前,敬獻祭品,三拜九叩。禮畢,溥儀面西而立,神態凝重,神情哀傷,佇立良久,不忍離去。這是清廷傳統的「展謁禮」,只是並未「舉喪」嚎啕大哭而已。當天上午11時20分,溥儀乘坐專列返回「新京」(長春)。這是溥儀平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祭祀昭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瀋陽市旅遊局 的精彩文章:

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陰雲密布,東北亞漩渦中的孤城
傳奇盛京 | 奉天城韻之滿門忠烈,大明帝國的遼東戰神

TAG:瀋陽市旅遊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