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AMC發揮獨特功能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AMC發揮獨特功能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是為了應對當時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特別是在化解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和國企改革脫困方面,資產管理公司應運而生。AMC過去將近20年的發展,時代在變,事物在變,不良資產主業的內涵和外延也在發生變化。

我國經濟已經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能的關鍵攻關期。

轉換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很重要的一個主線就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作為在金融體系中以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支持實體經濟為使命的金融機構——AMC,在新時代發揮其獨特功能,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耕不良資產主業

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設立是為了應對當時亞洲金融危機的衝擊,特別是在化解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和國企改革脫困方面,資產管理公司應運而生。AMC過去將近20年的發展,時代在變,事物在變,不良資產主業的內涵和外延也在發生變化。

中國信達總裁助理梁強在第172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隨著近年來經濟新舊動能的轉換、經濟增長發展階段的變化,客觀上必然會產生需要進一步化解的資產、需要進一步盤活的資產。

梁強表示,我們在經營方面,堅持與時俱進,既注重拓展傳統的銀行端的不良資產,也注重拓展企業端的不良資產;既注重問題資產和問題企業的併購重組,也注重問題企業的救助和殭屍企業的出清;既注重參與企業市場化的債轉股,又注重企業體制機制的轉換,包括推進混改等。我們通過拓展不良資產的市場,形成了不良資產更加全新的格局。

比如,某一央企集團按照國資委的要求,需要強身健體、突出主業。在如何突出主業、盤活輔業資產,或者是剝離低效、無效資產方面確實有客觀的需求。去年以來,中國信達針對這家央企集團的現實需求,通過資產包的收購、整理、資源配置、重新優化,既幫助該央企集團實現了輔業資產的盤活,也實現了這類輔業資產在社會更大範圍內的重新優化配置。

在經濟結構新舊動能轉換的過程中,企業在生產經營、流動性安排方面難免會出現一些新的困難和問題。比如一家民營企業集團,過去在高速發展階段板塊較多,資產負債水平較高。現在企業自身出現問題,也殃及擔保圈、擔保鏈上的企業,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中國信達發揮專業優勢,通過金融資產的收購、非金融資產的接收,危困基金的出資,參與危機企業的重整,引入戰略投資人,瘦身健體、盤活存量、注入增量等一系列措施,幫助企業盤活,解決了企業自身困難,也有效解決了地方金融風險化解的問題。

再比如,針對打破僵局,支持出清。有一批殭屍企業,嚴格來講,按照市場競爭的規律是應該淘汰出局的,這也是符合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對這一類企業,往往在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以後,有一些困難和難題。比如說,破產的費用怎麼解決?企業本身流動性已經出了問題,已經進入破產程序,這個僵局怎麼打破。如果不能打破,勢必會影響到破產程序的推進。所以在這個方面,我們也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發起設立了危困企業投資基金,以投資困境企業破產費用和共益債務為切入點,延伸了不良資產經營的鏈條,幫助危困企業解決了破產程序實施困難等問題,支持殭屍企業市場出清。在這個方面,我們的基金髮起設立以後,已經有多個項目實現了簽約落地。

債轉股不是簡單降槓桿

中國信達總裁助理陳延慶表示,中國信達目前落地11個市場化債轉股項目,落地金額139億元。除了這11個已經落地的項目外,目前正在推進的項目有十幾個,配套完成擬轉股債權收購超過100億元。同時註冊成立了總規模500億元的降槓桿基金,以充分吸引社會資金參與降槓桿工作。

「我們認為,市場化債轉股業務不是簡單降槓桿,不是簡單地把資產負債表的負債移到權益,而是『周期性+結構性』的調整。」陳延慶表示,其中「結構性」調整就包括去產能、高質量發展等,中國信達圍繞「三個結合」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業務,一是與降本增效、產業升級相結合;二是與深化國企改革、轉換體制機制相結合;三是與淘汰落後產能、推動兼并重組相結合。

同時,陳延慶在會上談及了淮礦項目這一中國信達持股的政策性債轉股項目。他表示,淮南礦業項目是中國信達響應國家政策,通過市場化債轉股推動國企改革及行業併購重組,以實際行動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又一案例。煤炭和鋼鐵行業是本輪去產能、降槓桿的重點行業,包括淮南礦業在內的大量龍頭企業在上輪經濟周期中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資產負債率過高、業務發展多元、社會負擔沉重、體制機制僵化等問題。為解決上述問題,中國信達按照「三個結合」原則,充分發揮「功能優勢+技術優勢」,進行「周期性+結構性」的籌劃設計,進行了包括股權置換、設立基金收購不良資產、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一攬子措施,支持淮南礦業剝離非主業資產、解除擔保、完善產權、實施市場化債轉股、引入戰略投資者。

危困企業救助

針對打破僵局、支持出清。有一批殭屍企業,嚴格來講,按照市場競爭的規律應該淘汰出局。這符合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對這一類企業,往往在進入破產清算程序以後,存在一些困難和難題。

陳延慶表示,2016年、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清理殭屍企業上升到事關經濟發展全局戰略的高度。所以,清理殭屍企業、救助困難企業、發揮破產法在化解金融風險和維護金融安全方面的作用,已經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金融系統、各級政府和各級法院的一項重點工作之一。但是,很多危困企業進入到破產程序之後,遇到了重重的困難,涉及到利益主體包括地方政府、金融債權人、非金融債權人、企業的職工等等,各方面的利益主體有各自的訴求。這些危困企業遇到一些問題包括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欠交稅費、工資和社保費用的欠繳、人員安置等各種因素導致目前破產程序無法順利進行。另外,還有資產的受償比例過低,好的資產或者部分可以運作的資產維持下去非常困難。

據陳延慶介紹,危困企業投資基金首期規模是100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信達已投放規模超過8億元。另外還有多個項目正在審批過程中。這些項目的選擇主要在裝備製造、鋼鐵、有色、物流行業。而這塊業務潛在的市場比較大,中國信達的這塊業務還在起步階段。

「在實踐中,我們一方面要大膽探索,拓展問題資產和問題機構重組的業務機會;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防範在危困企業救助中發生經營風險,也就是要『雪中送炭』,但不能被炭火傷及自身。這是目前危困企業的情況。應當說得到地方政府和被救助企業的高度認可和評價,接下來,我們會把規模進一步擴大。」陳延慶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風險網 的精彩文章:

TAG:金融風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