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寵物 > 領養流浪動物不只是一場單純的獻愛心活動 | VICE

領養流浪動物不只是一場單純的獻愛心活動 | VICE

原標題:領養流浪動物不只是一場單純的獻愛心活動 | VICE



麥基



我的室友小白是個妥妥的狗爹,大力是他領養的狗兒子。聽小白說,大力出生第一天被人丟在了垃圾桶里,不過很幸運,還沒吃苦就被帶回了家,起了個健壯的名兒,從此過上了不愁吃喝不學無術的至尊狗生。除了大力,小白還領養過其他流浪狗,其中一隻被領養時已經九歲,患著病,在小白的照顧下安度了晚年。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 「領養」,五年前,我花了一千二買了只雪納瑞,完全是出於對這個品種的喜愛,那時候的印象里,領養的狗就是小土狗,小土狗不好看。直到我真正開始養狗,小愛變成大愛,才發現狗可比人有意思多了 —— 至少他們不會在乎人長什麼樣。


小白經常發一些 「求領養」 的廣告給我,原帖大多來自一個緝毒警察,毒販落網,毒販的品種狗們也變成了沒主的流浪動物。起初我會轉發一些廣告,但時間久了,領養又棄養的人很多,我也不知道這麼做到底是不是幫了倒忙。



大力狗生的第一天


魚龍混雜的愛心零門檻


微博上, 「北京領養」 是一個超級話題,閱讀量達到24.8億,平均每天都有一二十條關於送養、領養、救助的帖子,參與 「愛心傳遞」 的人群沒有年齡和職業的限制,互聯網正在幫助流浪動物救助產業轉變成一場大型的全民公益活動。


我找到了從1999年就開始從事動物救助的劉艷麗,她告訴我:「任何人都可以做救助,只要你想。」


救助沒有門檻,一些退休老人幾乎花光了自己全部的積蓄,僅靠著每月一兩千的退休金和零星的救助基金支撐貼補,用作收養的小院環境不盡如人意,幾百隻狗狗的生活也成問題。萬一遇上拆遷,沒地兒安置的動物們將面臨再次流浪的窘境 —— 在北京郊區,這樣的小院兒已經有一百多個。



正在改造的新基地

全國各地的動物保護組織還有其他形式,包括一線救助和高速公路攔截販狗車輛。而當年,劉艷麗進入這行時北京的動物救助才剛剛起步,大街上流浪貓狗吃垃圾的現象在多數老百姓眼裡都是無關緊要的小事。就連劉艷麗團隊里每個人的理念也不太一致,在個人生活都得不到完全保障的前提下,沒多少人能理解她所說的 「動物立法」,到第十個年頭,劉艷麗因為理念不同解散了隊伍。


原本以公益和慈善為出發點的行為,一旦有了金錢的介入,就變了味兒。有些人打著救助的名義進行詐捐,甚至故意將流浪動物的腿打斷發起募捐,治好後再次打斷再次募捐...... 由於國內尚未成立動保法,針對這一塊合理性的公募和私幕都得不到保障,同行之間的信任也一次次出現危機。劉艷麗也曾因為 「個人能力有限」 為由拒絕對方提出的收養要求時,被人罵過 「騙子」、「假慈善」。


2015年,劉艷麗重新打造團隊,想把國外的動物保護理念引進國內 —— 快樂救助,量力而行。與此同時還做了個決定:領養對象只針對外國人。



被送往美國的金毛


領養也許是二次傷害


和人人都能參與的救助環節一樣,沒有動保法的約束,領養人的標準也沒有嚴格的要求。當一些小院的動物已經達到上限,小院主人又救狗心切,篩選的過程往往也會變得隨意。「領養代替購買」 的呼聲越來越高,沒有經濟能力負擔品種狗的人會選擇領養的方式,但如果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和開支預設,這些被領養走的動物極可能面臨退養或是遺棄的結局。


劉艷麗見過太多 「愛狗」 的人,但大多數人的愛只是停留在 「可愛、好看」 的層面,並不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 因為基地的殘疾動物從來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養狗需要的不僅僅是一時的愛心,還得做好付出時間、經歷、錢的準備,很多領養人明顯沒有想到這些,何況領養來的動物既沒有花掉一分錢,也完成了最初獻愛心的滿足感。



劉艷麗收養的殘疾狗狗

退養是個還沒那麼 「糟糕」 的結局,對於已經被馴化、習慣家庭生活的動物來說,如果遭人遺棄,在社會環境中是沒法和種種未知抗衡的。而更殘酷的,還有虐待動物。劉艷麗嘗試過潛入相關的 QQ 群,但對方很謹慎,要求她先發一段自己虐寵的視頻作為驗證,劉艷麗無能為力。


在英美這樣的國家,除了有動物保護法,領養的要求也是一個漫長而嚴謹的過程:填資料、考核、面試、家訪。劉艷麗說到這裡連著點了兩根煙,然後自言自語了一句,「能出國就出國吧!」


獸醫和手術台上的流浪狗


劉艷麗基地的流浪貓狗全部做了絕育,這樣除了符合國外的領養要求外,對動物自身來說也是利大於弊。給基地的動物做絕育手術算公益項目的一部分,合作的大夫叫吳豐,05年從獸醫專業畢業後就開始負責寵物臨床的疾病診治。吳豐現在有了自己的寵物醫院,店裡收養了一隻流浪狗乖乖,家裡還有客人撿來的吉娃娃小串兒。


從聯繫上吳豐到他接受採訪總共持續了兩周,採訪當天的時間臨時定在了晚上9點半 —— 這是吳豐連續三個月以來回家最早的一次,平時工作到轉鍾才是常態。開始做救助後,吳豐除了在自己的醫院工作外,還得徘徊於基地的醫院和社區的醫務室,最長的一場手術從消毒到結束持續了九個小時。



工作中的吳豐


09年,吳豐跟居委會合作,給流浪動物做絕育只要半價,但以救助為出發點的獻愛心行為最終還是因為錢遭來了非議,「有些人覺得做絕育半價,其他項目理所應當也優惠,但我們這些醫護人員也得養家糊口,公益項目需要商業來支撐才行,很多人想不到這層,讓我們很頭疼。」


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麻藥過敏、後期傷口感染,這些可能發生的結果都需要救助人去承擔,萬一對方不理解,吳豐也只能放棄,畢竟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獸醫,很忙,還有很多隻狗狗排隊等著他去體檢。


今年是吳豐參與流浪動物救助的第九個年頭,在動物福利這方面他什麼也沒多想,因為國內還處於落後的階段,他只需要像美國、香港、台灣這些走在前列的地方學習就行了。至於他看不慣的事情,比如拿寵物當生育機器的現象,他覺得自己沒有權利和能力去指責別人,但他可以選擇拒絕服務。


給狗狗做體檢


最好也最難的結局是回歸家庭


「有的救助人覺得把狗打扮得漂漂亮亮、穿件新衣服、或者做個絕育,就可以被領養了。但實際上很多流浪狗的行為大多都是有問題的,導致後續退養的情況非常多。」 丁老師正在做的是流浪狗被救助之後,對它們進行社會化矯正和培訓,好讓它們更快回歸家庭,但絕大多數救助者都忽略了這一環節。


不僅僅是流浪狗,每隻寵物都有 「上學」 的必要,可惜把寵物送來丁老師這裡 「接受教育」 的人並不多。通常一隻狗的培訓周期至少為一個月,每個月的費用在4500左右,算得上貴族學校的學費已經把不少狗主人擋在了門外。



丁老師組織的社區科普活動


丁老師的機構有十來位訓犬師,這是一個有風險的職業,尤其是對年輕的訓犬師來說,面對性格迥異又常年承受著社會壓力的狗,被咬傷是常有的事。所以在國內寵物以每年25%-30%的頻率增長的條件下,這個沒什麼門檻、前景也不錯的職業真正堅持下來的人並沒有多少,愛心和耐心是兩個基礎條件。另一方面,狗主人的不理解也成為了訓犬行業的障礙。


「狗跟小孩子一樣,在學校聽老師的話,但如果爸媽太溺愛的話,回家了還是為所欲為我行我素。在它們眼裡,主人可能就是照顧吃喝拉撒睡的傭人,不會去尊重你。真正需要學習的其實是狗主人,訓犬課說白了就是親子課。」


人和流浪狗的矛盾其實是人和人的矛盾

丁老師在三年前成立了中國第一支專業嗅聞犬追蹤搜救社會公益團隊,除了糾正犬行為意外,還訓練搜救犬、搜救遇難老人和運用網路平台協助尋找丟失寵物、進入社區做宣傳等活動,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個目的 —— 轉變人對狗的認知。而他現在正在做的是提倡主人為寵物配備晶元,這樣能幫助救助人更快地替走失的流浪狗找到原主人。


每逢年前,返鄉棄養的寵物都會變多,丁老師春節七天假里至少能接到幾千次求助信息。最近,因為辦狗證的費用和流程繁瑣,一批新的 「流浪漢」 陸續出現。但如果有晶元,狗狗的身份得到保障,尋主的過程也會容易很多。目前國內的晶元僅用於了解血統、基因、DNA ,說白了就是方便進行活體交易,沒有任何實際的價值和意義,而一旦把狗和主人的身份綁定在一起,作為監護人的人類能承擔更多責任。


流浪狗傷人和虐待動物的事件層出不窮,每當一條新聞發生,網路上兩種情緒針鋒相對,丁老師的微信也總會在這個時間點爆炸。「人肉他!搞死他!」 —— 除了安撫這一類激動的情緒,避免造成更大的衝突外,丁老師還是希望更多養狗的人能站在不養狗的角度去看問題。


「其實人都是善良的,沒有人是生下來心就很惡的,中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罵戰,把養狗人罵成狗奴,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養狗人不自律造成的。」


不系牽引繩、亂撲人、擾民、隨地拉屎......如果主人本身不能做到文明養犬,狗的社會化能力得不到提升,對於不養狗或者害怕狗的人、甚至包括環衛工人在內,都是一種困擾。國內養狗的人畢竟還是少數,理應站在更多人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做公益同樣如此,理性地去看待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成立動保法道阻且長


在淘寶上輸入 「領養」,自動跟出 「領養狗狗 幼犬 活體」 的選擇,出現了一千多條信息,其中 「有償領養」 佔了80%。雖然每隻狗的價格僅在一百塊左右,但明碼標價的交易讓人搞不清這到底是 「領養」 還是 「購買」。銷量最高的一家店累計交易量為62次,點開評論,充斥著 「死狗」、「病狗」 的字眼和買賣雙方的對罵。更令人感到不適的,是一條 「狗狗又笨又丑第二天就死了」 的評論,點贊量達到最高,甚至有人回復問,「好吃嗎?」


和賣家的溝通簡單明了,並沒有過多的詢問,唯一的承諾是 「運輸途中死亡免費補發,七天內出現問題半價補發。」 此外,隨機發貨,沒有圖片。從冷冰冰的回復中,無法判斷對方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但肯定不是一個真正熱愛動物的人。在幾百場交易中,貓和狗被當作商品,凌亂地打包,去面對一場生與死的賭博。



這算是一種虐待嗎?沒法界定。


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出台了動物福利法,而在中國,只有《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畜牧法》、《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等專門的動物保護、管理法律法規。在關於制定動保法的討論中,雙方聲音僵持不下。當以愛心為出發點的救助組織都互相猜忌甚至詆毀時,不養狗和養狗人的矛盾更加激烈。人和人的關係都存在問題,人和動物的關係更不值得一提;人類自身的利益如果沒法得到保障,為動物謀福利的前景必然不容樂觀。


我突然想到了《香腸派對》,見識了人類廚房的香腸帶領其他食物展開了一場廚房大逃亡。至於還在流浪或者正在等待被領養的貓和狗們,希望它們不用策劃一場逃亡,也能得到一個普通的圓滿的結局。


本文作者微博@屁王麥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CE中國 的精彩文章:

VICE 簡報丨美國運動員老買的垃圾科技產品確實沒有療效
VICE 簡報 | 日本殯儀館開始流行 「汽車葬禮」

TAG:VICE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