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從虛空取出伏藏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從虛空取出伏藏其實沒什麼了不起

我們有時說成就的徵象,說「他做了伏藏」,你們聽過吧?比如說,過去的成就者把佛像或者一些東西藏在天空里,現在來了一個成就者,他抓出這個佛像——這代表他有功夫,是成就的徵象,我們會說:這真是大成就者。

但從噶當派的角度來說,你天空拿出(東西)來沒什麼了不起,你完全徹底的不接受世間的誘惑,不是直接不接受、間接的什麼都接受、接受的還更多——這才是成就的徵象。

這種徵象出來,從噶當派的角度來說,才可以說服我,我才相信你有成就;如果沒有這樣子,只是天上拿下來各種各樣的東西,我不能把它當成你有成就。

所以成就的徵象中最殊勝的是,你完全沒有貪心,非常的簡樸,一生完全這樣子,什麼樣的誘惑都完全不接受,那這是真的成就的代表。

「最殊勝的布施,是心無吝嗇」;

「最殊勝的持戒,是寧息自心」;

「最殊勝的忍辱,是謙卑自處」。

我們可能覺得某人對我各種不好、害我等等,那我們修忍辱的時候,主要的目的(標)是我們心裏面一點點都不可以(想)害他,就像《修心八偈》第二偈「任與誰等會聚時,思己較諸他人卑,從心深處視眾生,恆常尊他為最勝」。

我們內心非常謙卑,把他人放得高高的,一點點不敢害到他。

以如意寶來舉例,很珍貴的一個東西,我們會怕把它摔壞,我們會把它放得高高的、誰都碰不到的位置,這樣把它保護起來;對眾生也一樣,我們就完全不敢害他,把他捧得高高的。

跟如意寶不一樣的是,我們還想完全利益他、愛護他,真正忍辱要修到這樣。不是「他罵我我能接受,第二次罵我再接受,第三次罵我的話就逃出去不聽了」——這沒達到剛才說的(心態)。

我完全利益他、愛護他、不害他,他要什麼我都給,這是真正修忍辱。

忍辱分為耐怨害忍、安受苦忍和思擇法忍。《入菩薩行論》講到,對這個害者,我們不可以想的是什麼,我們要想的是什麼,慈心、悲心的那種愛護的心要想。

《廣論》講,不單單要前面兩個忍還要修法忍:在對境上面,我們思維慈心、悲心、空性,往這個方面努力就是法忍。

我們平常說能忍好像就叫忍辱,這樣子的話,忍辱的標準沒有抓到。

所以真正忍辱的這個標準是,一方面,對害者(害我的人),我沒有想害他而且永遠不可以害他;

另外一面,他是我完全愛護的對象。

所以忍辱真正達到最高境界的心態是:眾生是完全愛護的對象,這個「我」是可以被傷害的,眾生是永遠不可以害的,眾生要放得高高的。

我們知道這個的話,修忍辱的時候方向不會錯,就知道要怎樣調心,才達到修忍辱的一個頂尖。

所以最殊勝的忍辱,是謙卑自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九讀佛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顯宗沒有本尊只有密宗有?
無論怎麼修也看不到成就主要是因為這個

TAG:老九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