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崔光武 鴻運當頭

崔光武 鴻運當頭

【印子】雪公,你鴻運當頭,做事千萬要漂亮。(語出:高陽《胡雪岩全傳》)

作品名稱:鴻運當頭

作品作者:崔光武

作品材質:設色絹本

作品尺寸:64*46cm

作品款識:光武2017

作品印鑒:崔光武(白文)

作品狀態:框裝

作 品 年:2017

繪在絹、綾、絲織物上的字畫,稱為絹本。此處絹讀juàn。

出土的周帛畫、戰國楚墓帛畫和稍晚些的馬王堆漢墓帛畫,都是畫在較為細密的單絲絹上;南北朝世紀的書畫用絹,王以坤《書畫鑒定簡述》載「只見過絹地寫經一塊,也是單絲絹」;傳隋展子虔做所《游春圖》用絹也是單絲;傳唐周坊所做《揮扇侍女圖》則經緯線不是一根,全部是由幾根絲合併而織成;宋陸遊《老學庵筆記》卷六引江磷幾《嘉祐雜誌》載,咸通二年(861年)「柱國范隋誥」用花綾;傳五代黃筌所做《寫生珍禽圖》卷的經線為雙絲48根,緯線單絲;傳宋代趙佶所做《祥龍石圖》卷經緯線亦如此。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畫譜》引王思善語「宋有院絹勻凈厚密,亦有獨梭者,有等級細密如紙老,但是稀薄者非院絹也」,概傳趙佶所做《聽琴圖》歷千載而白新當為院絹,而宋《雪山行旅途》稀薄當為後者。傳北宋司馬光二件誥身中有花經,傳宋朝作品《方丘委享敕》為五色羅絹,傳黃庭堅行書《華嚴疏》當為畫續。至元代,傳任仁發《二馬圖》和傳吳鎮《竹石》等用絹則較為稀鬆。至明,則較前朝更遜,故書畫家往往托白紙於背 ,而沈周、仇英、唐寅等人所用則相對較好。明朝還出現了無花素綾,王鐸、傅山等書卷多為此,亦有各色花綾流行,少數略帶暗花。清汪由敦、董誥等則多用庫絹,為粗絹上加粉漿,偶有金花粉花金星金片其上。嘉慶光緒以後,絹本日漸下降,常有透墨現象,概不述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雲得步 的精彩文章:

王磊&王玉嶺 碩果
《老子名句》冊——跋自刻印

TAG:青雲得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