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簡單 9 點,輕鬆識別「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

簡單 9 點,輕鬆識別「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

對於門診初次就診的患者,早期判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有一定困難。如果判斷失誤,就有可能出現連續發燒半個月也不退的情況。

而在基層醫院,各種培養、化驗受到時間的限制,不一定能夠在就診早期給出確切的病原體判斷結果。

在這裡,依據個人經驗,綜合氣候、癥狀特點、體格檢查、病史、治療效果等 9 種初診信息,介紹初步判斷病原體的技巧。

1. 看鼻涕

如果上呼吸道感染髮病早期,就出現了流黃鼻涕,尤其是味道很大的,個別伴有鼻腔破潰甚至癤腫,一般是細菌感染。

而流清水樣鼻涕、不發燒的可能根本沒有感染,有中低度發燒的一般考慮病毒感染。

2. 看出血點

上呼吸道感染時,整個咽喉部粘膜,包括軟齶、齶弓、扁桃體、咽後壁和側壁都鮮紅甚至紫紅色,個別還能看到出血點,一般是細菌感染,尤其可能是鏈球菌感染,鏈球菌產生的溶血素,容易導致黏膜的潮紅和出血。咽喉部黏膜充血不明顯,顏色為紅色或淡紅色,或者粘膜充血部位局限,比如只是齶弓充血,即使軟齶粘膜有出血點,也考慮是病毒感染。

3. 看膿點

扁桃體發炎腫大,出現膿點,而不是薄薄的白膜一般是細菌感染。而扁桃體上有少量白色膜樣分泌物,一般考慮是病毒感染。

扁桃體腫大明顯,但未見膿點,整個咽部充血不是特別嚴重,但發熱程度高,有可能是葡萄球菌引起的化膿性扁桃體炎早期,也要考慮為細菌感染,結合化驗檢查和其他信息進行初步判斷。

複發的化膿性扁桃體炎,癥狀往往越來越不典型,甚至完全沒有發熱,一定要仔細檢查咽部體征。

4. 看耳朵是否流膿

上呼吸道感染伴有耳朵流膿,考慮是細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

5. 看水泡

上呼吸道感染同時,臉上、身上有癤腫,或者皮膚起水泡,水泡液黃色或者膿性液,一般考慮是細菌感染。

6. 看發熱情況

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相對來說吃退熱葯後不容易快速退熱,即使溫度降下來,患者精神依然不太好。

本來中等度發燒 2 天,突然高燒,而沒有出現其它新的癥狀,可能是細菌感染潰膿期。

持續高熱不退,很可能是有隱匿的化膿性病灶沒有發現,一定要細心查體,盡全力找出病灶。

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一般發燒不超過 3 天,個別 5 天,超過 5 天的很少,比如 EB 病毒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對退熱葯更敏感,退熱後精神狀態也比較好。

細菌感染得不到有效治療,可以持續發燒。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從發病開始計算時間。而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從使用有效的抗菌葯開始計算時間,一般 72 小時內退熱。用藥不超過 72 小時之內的反覆高熱,都是常見的。超出 72 個小時就要考慮細菌耐葯、診斷有誤等問題。

7. 看典型表現

上呼吸道感染同時,出現楊梅舌、細沙樣皮疹等類似猩紅熱的表現而不典型者,首先考慮細菌感染。

出現典型傳染病癥狀或者出疹性疾病特點,按相應疾病判斷。

8. 看氣溫

當地氣溫有大幅度上升,一般當日氣溫比前一天上升超過 5℃,未來的一周之內發病,細菌感染的可能比較大。

以往曾經得過化膿性扁桃體炎的患者,在氣溫快速上升的時候,比較容易出現複發。而與之相反,氣溫日降幅超過 5 度以上時,支原體感染的可能明顯增加,尤其是冬季。

個人體會氣溫對疾病的影響,一方面是誘發了患者體內本來就潛伏的病原體,而不是病原體本身發生了流行。另一方面,兒童的體質特點決定了更容易在氣溫波動時感染不同的病原體。

所以當氣溫發生劇烈變化時,詢問既往是否有化膿性扁桃體炎或者支原體感染,再結合患者癥狀特點,可以作出更準確的預判。

血常規和臨床癥狀、體格檢查都不符合以上細菌感染特點,考慮為病毒感染。

9. 看精神狀態

最近幾年腸道病毒非常流行,腸道病毒引起的出疹性疾病,也要引起重視。

年齡在 1 歲到 5 歲之間,中高度發熱,血常規單核細胞比例偏高,煩躁、哭鬧、尖叫等神經癥狀較發病前明顯增多,食慾差,輕微腹瀉,發熱持續 4 天到 5 天,未退燒或者已經退燒出皮疹,皮疹一般為 3 毫米以下斑丘疹,持續兩天到 4 天消退,而神經癥狀可以持續一周、兩周或更長。

發熱早期精神癥狀明顯就要考慮到出疹的可能,而幼兒急疹往往與以上特點都不相符。

備註:以上是個人總結的一點經驗,以實用為目的,力求在無化驗輔助的情況下,對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體,做出預判,有不妥之處,望同道批評指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呼吸時間 的精彩文章:

TAG:呼吸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