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亞太軍情觀察 | 怪獸歸來?俄將研發新一代地效飛行器,深刻改變未來戰爭樣式

亞太軍情觀察 | 怪獸歸來?俄將研發新一代地效飛行器,深刻改變未來戰爭樣式

原標題:亞太軍情觀察 | 怪獸歸來?俄將研發新一代地效飛行器,深刻改變未來戰爭樣式


亞太日報評論員 凌霄雲


據俄羅斯《消息報》報道,最近俄羅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水翼船設計局正在研製新一代超重型空降運輸地效飛行器,將於2019-2020年建成,並計劃部署在北極地區。

地效飛行器,也稱作翼地效應機,是一種利用通過機身/機翼與水面之間衝擊水流產生的「地面效應」升力,使艦艇可以在水面或地面上數米高處掠地飛行的多用途設備。由於兼具軍艦和飛機的優點,地效飛行器又被稱為「會飛的軍艦」、「水面漂的飛機」。目前,世界主要軍事大國,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澳大利亞等,都在積極研發地效飛行器,並取得了較大的進展。


A-080「海鷗-3」地效飛行器電腦效果圖(俄羅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網站)

從性能上來說,地效飛行器之所以能贏得大國重視,主要是因為它具有其它常規武器所沒有的獨特優勢。

一是速度快。由於其在飛行階段不與水面直接接觸,因此大大減少了飛行時的阻力,比普通艦船要快10-15倍,甚至比多數直升機的速度還要快,並具有很強的機動性;


二是載荷大。與普通飛機相比,地效飛機的載重量大得驚人,一次可迅速輸送100至1000名士兵及數輛坦克,可達自重的50%,而著名的波音747飛機的載重量僅為自重的20%;


三是隱蔽性好。地效飛機能高速掠海飛行,不易被敵方的艦載雷達等探測器發現,可充分利用雷達盲區,悄無聲息地快速接近目標;四是適應性強。地效飛行器的使用不受作戰環境限制,陸海空「三棲」的作戰性能使其不僅可在水面作戰,更可在沙漠、沼澤、雪地等惡劣環境下使用;而且,如果在它們的機背或機翼上裝上導彈等武器,還可以作為大型攻擊機執行作戰任務,成為攻擊航空母艦的「殺手鐧」武器。


當年,蘇聯就曾在地效飛行器上裝備了「白蛉子」重型反艦導彈,據說1次齊射可以摧毀1個航母戰鬥群,令西方不寒而慄。正是由於具有上述特點,地效飛行器被廣泛用於登陸、機降、運輸補給、反艦作戰、反潛作戰、掃雷佈雷、偵察巡邏等軍事行動,可有效完成作戰人員與物資運送、建立突破口、搶灘登陸等戰略支援和戰場保障任務


俄羅斯是世界上最早研製地效飛行器的國家之一,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早在20世紀60年代,蘇聯阿列克謝耶夫中央設計局就開始牽頭負責地效飛行器的設計和原型機建造,並於1961年6月生產出了第一架地效飛行器, 1979年開始列裝蘇聯海軍航空兵,並專門組建了第11獨立航空大隊。隨後,蘇聯陸續共建了各種型號約30多架大型地效飛行器,包括903「鷂」式攻擊型和904「鷹雛」登陸型等,綜合實力處於世界領先地位。1986年7月,蘇聯一架地效飛行器在裏海飛行時被美國間諜衛星發現,更是引起了西方極大的震驚,被稱之 「裏海怪物」。

「裏海怪物」第一次被美國間諜衛星拍到是在1984年

圖為前蘇聯研製的140噸級「小鷹」(Orlyonok)地效飛行器(1972年首飛)(左)與380噸級的「鷂」(Lun)地效飛行器(166年首飛)。(右)

20世紀90年代,隨著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俄羅斯綜合國力急劇下降,已沒有財力和人力去維護這些蘇聯遺產,基本上放棄了開發大型地面效應飛行器的計劃和項目,使得地效飛行器的發展一度陷入了低潮。

被拆解的「裏海怪物」地效導彈艇

但是,近年來,隨著俄羅斯經濟實力的恢復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地效飛行器的研製又開始被提上日程。例如,在2018-2025年的俄羅斯國家武器計劃中,俄羅斯就新增了新一代600噸級的地效飛行器「救援者」研發項目


據介紹,該「救援者」地效飛行器是以經典前蘇聯「鷂」式地效飛行器為原型設計,但適航性將比後者更好,並更具有針對性。例如,這款飛行器將配備輪式起落架,以滿足在冰面上起降的要求,可在北極地區操作使用,而在此之前蘇聯研製的地效飛行器均只能在水面起降。

圖為外媒報道的俄「救援者」(SPASTATEL)地效飛行器半剖模型。

此外,這款飛行器還設有特殊氣墊,憑藉這個特殊氣墊,飛行器完全可以在海面和凍土滑行,擺脫了受環境因素帶來的制約,可用於在北方艦隊和太平洋艦隊組建救援分隊,為偏遠駐防部隊運送補給。由於該款地效飛行器具有很大的極地適用性,因此也被稱為「北極怪獸」


根據計劃,「救援者」地效飛行器將於2019-2020年完成建造,2022-2023年完成各類測試並進行試航,2025年進入俄軍戰鬥序列。一旦這種近乎全能的新型地效飛行器列裝,必將會對加強俄國家安全利益維護,提高俄軍整體能力發揮積極作用,滿足俄羅斯在信息化戰爭時代對高速投送和戰略突防的迫切需求,特別是通過快速為關鍵地區特別是極地部隊投送增援和物資,將極大緩解俄軍因為投送運輸能力不足所面臨的安全壓力,甚至有可能將美軍擠壓出北極圈,從而更加牢固地把握控制北極地區的戰略優勢和鬥爭主動權。


從未來技術發展來看,隨著各種前沿高新技術的不斷進步,俄新一代地效飛行器還將綜合運用各種隱形、智能等先進技術,採用更為先進的綜合電力超導推進系統,以消除雜訊,降低雷達、紅外、聲光、電磁等物理信號特徵,並裝備各種對空、對海、對地武器裝備,實施全方位快速攻擊,從而大大提高飛行器的隱形能力、快速機動能力、突防能力,使其成為多維戰場超低空空域作戰的一隻「猛禽」,並推動未來戰爭樣式發生深刻變革。


作者簡介:凌霄雲,亞太智庫研究員,復旦大學一帶一路戰略與國際安全研究所研究員,法學博士,軍事戰略學博士後,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家安全與防務熱點問題。


亞太軍情觀察作者均為資深軍事記者和評論員,專欄緊扣全球軍事熱點和動態,為讀者解析大國國防政策、地緣軍事動向、國際軍事技術、新型武器裝備以及軍事戰略思想等。



(來源:亞太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亞太日報 的精彩文章:

亞太軍情觀察 |紅星閃耀原子心-- 中國核動力艦船事業開始起步
奧夫拉多爾贏得墨西哥大選 特朗普新添強硬派鄰居

TAG:亞太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