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天空之境梵凈山,去過的人都頓悟了

天空之境梵凈山,去過的人都頓悟了

原標題:天空之境梵凈山,去過的人都頓悟了



傳說黔東有仙山,山上,彌勒和釋迦牟尼曾為它爭論不休,他們都想得到這座山的掌管權,但一直沒分出個高下,無奈之下,玉皇大帝只能用金刀將山巔劈開,各管一半。於是靈山之巔就有了兩座廟,中間僅一座天橋相連,天橋之下是萬丈深峽。



圖片|遇見旅行-攝


靈山上還有塊石碑,碑上記載這座山是「天下眾名岳之宗」,又經專家考證靈山確實至少有十億年的年歲。這座山終年雲海茫茫,禪霧深深,看起來像懸在空中一樣,遺世而獨立,更驚奇的是,這裡常有七彩佛光擁護,瑞氣環繞。


這座山其名「梵凈山」,就在今年七月,靈山已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可在我看來,此山最讓人嚮往的,還是它的三重境界。



圖片|遇見旅行-攝


第一重


靜:空中的梵城


梵凈山,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是「雲海」。


禪霧自山谷裊裊騰起,一重一重,白雲上下翻滾,如雲天瀑布,整座山日日夜夜地埋在霧海雲濤中,眼前的白茫茫一片,讓人只覺得如臨仙境,鶴立蒼穹。

所以也常說,雲海是梵凈山最離不開的自然奇景,但也因此,人們要想看到它的「真容」,不容易。




圖片|武陵山文化影像-攝


只能等陽光熱辣了,雲海退去了,山淡淡定定地從雲海中露出,才能開始看清它的面貌。而在這之後,萬里無雲萬里天,一切風景又都一覽無遺。


雲聚、雲散的梵凈山是兩個世界,但要說梵凈最神奇的地方,一定是「佛光」。




圖片|武陵山文化影像-攝


早晨或雨後,天空常出現一道七彩光環,世人常稱「佛光」「佛影」。佛光是一種光學奇觀,只有當水珠的大小和光的波長相近的時候,陽光才能穿過水珠衍射成一道光環,而正在觀察的人,也有可能被投射到光環中,形成「幻影」。



圖片|迷失諜影-攝5


圖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佛光的產生,條件苛刻,且又轉瞬即逝,峨眉山、普陀山等名山也有這種現象,但都不如梵凈山出現得頻繁,似乎上蒼對它,獨獨不吝賜予,自古就佛氣不凡。



梵凈山上,還有很多讓人迷思的奇觀異景,立於峭壁的蘑菇石,僅容一人通過的金刀峽,層層疊疊的萬卷書崖......也無不令人慨嘆:這些都來自哪裡?為何偏偏梵凈山獨獨擁有?


也許不為什麼,僅僅只是造物主的「偏愛」而已,讓它在天地之間靜美十億年,還有下一個十億年。



圖片|RothenburgXu-攝

第二重


凈:梵天凈土


雲天之上,梵凈山是立於蒼穹的境外之地,雲天之下,則囊括天地之萬有,是庇護大千生命的梵天凈土。


專家吉姆·桑賽爾就曾感慨道:「梵凈山就像一個生態孤島,有很多物種在裡面生存、發展,它的周邊就是人類活動的海洋。」




圖片|_zhangbolxm-攝


圖片|文瑤-攝


原本,梵凈山是一片汪洋,幾經滄海桑田,才從海面抬起磅礴成一座靈山,而在它身後,跟隨而來的是無數原始生靈,它們也隨這座山成長和繁衍。



圖片|傑先森-攝


圖片|迷失諜影-攝


現在,這座靈山是世界上同緯度地區僅存的生命綠洲,要說它上面生長著多少物種,至今沒人知道,也無法說得清楚。


只知道,這裡生長著的生靈,古老而又珍稀,有雲豹、紅腹角雉、冷杉、紅豆杉、珙桐、地梅......而且有許多物種已經在世界其他地方消失,譬如世界的「獨生子」黔金絲猴,可以說梵凈的一草一木一石都是寶貝,而未來,它們也將在靈山的庇護下,繼續繁盛。




圖片|梵凈山黔金絲猴(來源:梵凈山官方網站)


圖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腹角雉(來源:梵凈山官方網站)


圖片|遇見旅行-攝

曾經有人問:一個人物種消失了會怎麼樣?今天也許不會怎麼樣,但明天就不一定了。


每一個物種都不應該只是過客,世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體系,既然共生於此,就應一起生生不息。如今,我們為梵凈山申遺,是熱愛這片凈土,以及凈土眷顧的自然之子。




圖片|FotoFan-攝


圖片|梵凈山雲豹(來源:梵凈山官方網站)


第三重


境:山是佛,佛是山


梵凈山,得名於「梵天凈土」,是世人的棲心之地,是善眾的梵天凈土。


王心鑒曾在他的《過梵凈山》里吟誦過:「近山褪俗念,唯有竹聲喧。棲心皈凈土,推雲步梵天。禪霧入幽谷,佛光上蒼岩。海內循道者,多來續仙緣。」



圖片|武陵山文化影像-攝


梵凈山建有四座皇家寺院,四十八腳庵,人們一入山中,便不自覺地被這裡的佛氣納去塵心,褪去俗念,皈於凈土。所以人們常說,在梵城,縱然山外車馬紛紛,山中我自朗朗風清。


要說梵凈山最受四方善眾朝拜的寺廟是哪一座,那一定是紅雲金頂上的兩座老寺廟,建在梵凈之巔,人們常稱為「空中的廟宇」




圖片|遇見旅行-攝


廟宇所在的石峰,上半部分被一道縫隙劈開了兩半,左右兩邊各建一座寺廟,中間僅一座天橋相連。人們攀登金頂,只能從右邊上去,先到釋迦殿,再到彌勒殿。


兩座寺廟建於明朝,先釋迦後彌勒是有深意的。

佛家上,釋迦牟尼佛代表現在,翻爬過絕壁,才能登上山巔,山下是過去,山上是現在,踏實走過才能好好參與。彌勒佛代表未來,現在與未來,跨過天橋,也僅一步之遙,但人生參與好了現在,才能夢想未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


也有人說,梵凈山是一座屬於未來的山


遠看梵凈山,是一座巨大的天然佛像,延綿有萬米之長,蔚為壯觀,所以人們也稱梵凈山為「大佛山」,山是佛,佛是山。


這尊萬米睡佛是一尊大肚彌勒佛,臉上掛著微笑,心上系著蒼生,而這裡供奉最多的又是彌勒佛,儼然屬於彌勒的道場,所以說它是一座屬於未來的山。




圖片|芊蔚何青青-攝


圖片|來源於網路

但我想,這樣的未來,不僅屬於我們,也屬於生活在梵凈山上的萬物生靈,他們會在笑佛的庇佑下,繁盛,延續,生生不息。




圖片|_古鄉-攝


圖片|_雲遊者龍-攝


文字為物道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人間福地在福州,半城煙火半城仙
看似不正經,往往最深情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