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美國研究顯示:受人類活動影響哺乳動物夜行增多

美國研究顯示:受人類活動影響哺乳動物夜行增多

【觀察者網綜合報道】據日本「共同社」7月17日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團隊日前匯總的研究結果顯示,全球出現了因狩獵、郊遊等人類活動導致各種哺乳動物改為在夜間活動的現象。棲息在日本北海道以及栃木、長野兩縣的鹿和野豬也不得不在夜間行動。

團隊分析了在全球各地調查郊狼、老虎等62種哺乳動物活動模式的研究數據,發現在人類活動頻繁地區,夜行性平均增強至1.36倍。如果活動從日間變為夜間,可能會導致所食生物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生態系統。團隊擔憂「照此下去恐將出現因不能適應環境而無法生存下去的動物」。

團隊分析了使用無人攝像機和小型信號發射器獲取的動物追蹤數據。棲息在北美和南美森林的郊狼和鹿在人類狩獵和郊遊頻繁的地區轉為夜行性,此外棲息地距城市較近的歐洲野豬夜間活動也變多。非洲豹、尼泊爾老虎、阿拉斯加熊等也是如此,相關影響已在全球各地呈現。

在日本,團隊使用了在北海道、栃木和長野調查鹿和野豬情況的東京農工大學、岐阜大學研究人員等的追蹤數據。

有觀點認為過去哺乳動物曾為了躲避恐龍而在夜間活動。團隊成員蓋納((Kaitlyn Gaynor)表示:「如今人類也像過去的恐龍一樣,似乎成為了威脅其他動物的存在。」

在人類活動頻繁和稀少的地點調查同一種動物日夜活動時間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在人類活動頻繁地點,動物的夜間活動時間增至1.36倍。團隊解釋稱,這相當於過去日夜活動時間對半的動物目前夜間活動時間增至68%。

該研究結果已發布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 的精彩文章:

「我是梅西,我終於不慌了」
蘇醒靳東神預測 世界盃毒奶一覽

TAG: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