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間隔年,用來過「第二種人生」

間隔年,用來過「第二種人生」

原標題:間隔年,用來過「第二種人生」


文丨高雪梅


近年來,風靡於歐美的間隔年(Gap Year)在中國年輕人中悄然興起。2015至2017 年,26 位年輕人在中國間隔年公益基金創辦的「中國間隔年計劃」資助下,對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人群進行了深入地探索和體驗,有去印度特蕾莎修女院做義工的、有騎行環中華的、有去澳洲街頭表演魔術體驗街頭藝人生活的、也有行走京杭大運河體味傳統文化的。。

2018,中國年輕人又將會創想出什麼樣的間隔年計劃?


7月15日,第四期「中國間隔年計劃」決賽在京舉行,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創想第二種人生」。來自全國各地的13位入圍大學生一一上台展示他們的「第二種人生創想計劃」。



有夢想、敢行動的參賽年輕人

在致歡迎辭中,中國間隔年公益基金髮起人喬新宇表示,間隔年的本質與教育的本質有著密切的關聯性:間隔年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教育的形式,最終讓年輕人擁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中國間隔年公益基金髮起人喬新宇


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創始理事於淼認為,「間隔年就是在做一件純粹的事情,這會注入進年輕人的生命底色,讓他們在今後的人生路上能時時感知到這種純粹的快樂和力量。」


於淼對今年到來的年輕人提出了三個希望:「我希望大家勇於質疑,保有一種純粹的好奇心;我希望大家不沉淪於世俗,保有一種純粹的理想;我希望大家對苦難和不公不義能有一種感同身受,保有一種純粹的勇氣。


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創始理事於淼


決賽評選大幕拉開


本次活動的重頭戲——候選人面試評選,有哪些精彩之處?


想「用記錄抵抗遺忘」的倔強女孩和她的「棲林復興」計劃



候選人黃晨雪講述自己的間隔年計劃


黃晨雪,已經擁有了一家實體青旅店鋪的她,希望整合青年創變力量,以大興安嶺鄂溫克民族為起點,記錄少數民族文化並找到少數民族文化的創新出口。

在她展示過後,有評委表示,想要去住一住這家有使命感的、不一樣的青年旅社。策劃人郭宇寬建議,「希望能夠給這個計劃做一個定位,是關注青年力量和成長,還是關注某一種傳統文化的保護,做起來會更加有針對性」。


希望騎行穿越亞洲實現自我救助的抑鬱症患者


江思維是一名喜愛騎行的大學生,也是一名兩個月前剛剛被確診為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症的一種)的患者。這次,他希望用一年的間隔年時間,來幫助自己走出疾病的陰霾,同時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抑鬱症這樣一種與其他疾病無異的病症被更多人所知道並理解。



候選人江思維講述他的「自我救助式」間隔年計劃


花一年時間,用影像記錄「貧民窟的百萬笑臉」


陳若昕,學的是經濟學專業,但大學四年里卻做著人類學家做的事情:到國際難民營做國際志願者、到敘利亞參與援助項目等。這一次,她的間隔年計劃是用一年的時間去到南非:去支教、去調研、去探索、去記錄。


陳若昕將自己定義為「世界公民」,她說,即使結束間隔年歸來,也將繼續從事與公益相關的事業,關注留守兒童群體,為他們提供優質的教育關懷。



候選人陳若昕講述她的「貧民窟百萬笑臉」計劃


13位年輕人展示自己的第二種人生創想,不僅僅是對自我人生價值的反思與實現,同樣,也是對社會議題、社會創新、社會未來的深度思考和實踐。


比如,22歲的周笑伊為大家展示的2018間隔年計劃是「大美梯田,美美與共」。她希望在間隔年期間能夠赴寮國北部、越南沙巴、菲律賓依富高梯田等地區進行實地調研,探尋當地景觀旅遊與文化旅遊協同發展的模式,最後回到哈尼梯田,利用新媒體營銷手段為哈尼梯田文化旅遊貢獻力量。


作為國內首個資助年輕人實施間隔年的專項基金,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中國間隔年公益基金成立於2014年,旨在向中國年輕人傳播間隔年概念,並通過每年實施中國間隔年計劃,甄選一批優秀的間隔青年,幫助這些年輕人探索世界,認識自己。2018年「中國間隔年計劃」最終入選結果將在決賽活動結束一周後對外公布。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東方周刊 的精彩文章:

一文讀懂中東主要「玩家」關係網:誰是敵人?誰是盟友?
香奈兒百年來首次披露財報「秀肌肉」,投資奢侈品行業有什麼門道?

TAG:瞭望東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