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一鳴:高質量發展特徵顯現

王一鳴:高質量發展特徵顯現

編者按

國家統計局7月16日發布國民經濟半年報,為把脈宏觀經濟、解析增長形勢,中國經濟時報即日起推出「解盤年中經濟」系列報道,邀請權威專家解讀上半年經濟表現、亮點及問題,回應國內外對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關切,展望下半年發展態勢及政策走向,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前景,探究外貿、外匯、油價、房市等重點領域發展趨勢。敬請關注!

解盤年中經濟

問道(1)

(資料圖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王晶晶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多項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如何評價我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情況?下半年如何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就上述問題接受了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專訪。

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中國經濟時報:您如何評價我國上半年的經濟運行情況?

王一鳴:今年以來,在對外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對內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運行態勢,經濟增長的結構、質量、效益繼續改善,經濟發展的韌性增強,高質量發展特徵顯現。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這些特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一鳴:主要基於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比較均衡。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上半年經濟增長6.8%,一季度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已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區間。就業保持平穩態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低於5%。物價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9%,漲幅比一季度上升0.2個百分點。國際收支更趨平衡。貿易順差9013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總體上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更趨匹配。

二是結構調整更趨深化,消費貢獻率和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從需求結構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7.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從外貿結構看,上半年進出口中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到59%,同比提高了2.3個百分點。從生產結構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繼續提高,達到了54.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5%,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3和1.4個百分點。消費貢獻率上升、外需結構改善、服務業佔比提高,對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三是發展動力加快轉換,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繼續較快發展。從新產業看,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個百分點。從新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和集成電路分別增長88.1%、23.9%和15%,3D列印設備、生物基化學纖維、單晶硅、石墨烯等產品快速增長。從新業態看,網上零售額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9.8%,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7.4%。從新模式看,平台經濟、數字經濟等加快發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加快,推動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增速已接近2%。總體上看,我國生產方式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繼續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有所提高。

四是經濟效益繼續改善,居民、企業、政府收入都保持穩定增長。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保持同步。上半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與一季度持平,人均收入增長快於人均GDP增長。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供求關係繼續改善,工業產能利用率上升,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5%,比上年同期提高0.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總體上看,居民、企業、政府等各主體收入增長都保持穩定,經濟效益改善勢頭仍在延續。

五是民間投資繼續回升,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民間投資擺脫了過去兩年低迷走勢,上半年同比增長8.4%,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在民間投資帶動下,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長6.8%,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回升態勢,表明社會投資信心持續改善,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

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預期保持穩定。去產能繼續深化。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7%,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提高,供需更趨平衡。去庫存進展明顯。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4.7%。降成本成效顯現。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9元,同比減少0.31元。補短板繼續推進。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5.4%,分別快於全部投資29.4和9.4個百分點。市場預期總體改善。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5%,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0%,持續處在擴張區間。

七是去槓桿取得積極進展,防控金融風險成效初顯。在加強金融監管、規範地方負債和企業效益回升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去槓桿取得進展,同業和表外業務規模明顯收縮,金融體系無序膨脹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擴張勢頭放緩,PPP亂象得到治理。宏觀槓桿率逐步趨穩,微觀槓桿率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各方面風險防範意識得到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

保持戰略定力夯實平穩發展基礎

中國經濟時報:您認為,下半年如何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

王一鳴:展望下半年,經濟平穩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在國際上中美貿易摩擦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國內去槓桿背景下的潛在風險釋放和投資增速放緩,成為影響下半年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

針對國內外環境複雜變化,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一是要有效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靈活性和針對性,加強宏觀政策協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加大落實已出台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力度,激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更加註重市場流動性的平穩和鬆緊適度,減輕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度。

二是要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鼓勵擴大民間投資,鼓勵企業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三是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破除無效供給力度,加快處置殭屍企業和化解過剩產能,暢通低效產能退出通道,加快培育新動能,擴大優質增量供給。

四是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進一步突出重點,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有效避免不同部門去槓桿的壓力疊加,實現去槓桿的平穩有序推進。

五是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嚴格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進一步深化土地、技術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快落實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負面清單,落實已承諾取消和放寬外資准入的政策,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總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不斷鞏固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就能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上合組織區域合作邁入新征程
各方熱議金融開放與監管新範式

TAG:中國經濟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