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侗族風情表演講述「通道轉兵」

用侗族風情表演講述「通道轉兵」

賈艷

攔門酒、侗族大歌、蘆笙舞……濃郁的侗族風情,朗朗上口的唱腔曲調、環環相扣的故事情節…… 經過為期一年的編排打磨,懷化市鶴城區陽戲保護傳承中心,日前攜新編現代革命歷史題材的上河陽戲《侗山紅》在長沙市實驗劇場首演,收穫了觀眾陣陣掌聲和諸多好評。

《侗山紅》是以通道轉兵為背景的紅色題材劇目,由國家一級編劇馮之創作,敘述了1934年12月中央紅軍長征路上經歷湘江戰役後,在湖南省通道進行了改寫中國命運及紅軍歷史的「通道轉兵」。該劇刻畫了兩位紅軍戰士在侗寨療傷時與侗族群眾發生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以此展現侗族的民族特色,弘揚紅軍對革命理想主義信仰的堅定、執著。全劇分五個場景,分別為救紅、藏紅、護紅、留紅、怨紅、送紅。

台前的精彩,離不開台後的「耕耘」。紅軍排長李寶山的扮演者劉志洪曾多次深入通道縣芋頭侗寨與老百姓拉家常,了解紅軍與侗族群眾在一起的真實情景;從事陽戲作曲50餘年的馮興利在陽戲基礎上,融合山歌、號子、侗歌、民間小調等多種音樂形式,表現劇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徵。「90後」青年演員任嘉倫,既是主要群演又是道具管理員,提前一個星期趕到長沙負責監督舞檯布置,檢查道具……

「這是我們劇團時隔21年再次攜新創劇目赴長沙彙報演出,所以我們每一位演職人員都是帶著使命感而來。」劉志洪說。上河陽戲是湖南19個地方劇種之一,2014年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其內容取材多樣,貼近生活生產,音樂曲牌簡潔,朗朗上口,在懷化等地廣為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