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工作者必看的10場TED演講

教育工作者必看的10場TED演講

1、為教師「減負」

成都市武侯實驗中學原校長李鎮西認為,中小學教師的非教學任務負擔已經不再是個別現象,並且由此產生了教師工作效率低下、教學成效不高、職業幸福感降低等一系列問題。

李鎮西認為,干不完的非教學任務讓許多教師不止一次產生厭倦心理和應付思想,理想和熱情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正常的教學工作也受到很大影響,應當開展的教育活動也收不到應有效果。既耗費了時間和精力,又看不到教育的希望和成就,最終形成惡性循環的結果。

為了提高教師工作效率、減輕非教學負擔,李鎮西建議:教學為主,減少非教學任務;尊重教育,改革考評制度;關心教師,合理分配工作。他呼籲基礎教育界正視問題,改革機制,重新給學校和教師帶來新的希望,讓廣大一線教師能夠真正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和光榮。

(來源:鎮西茶館)

2、STEM的核心在於實踐與跨學科

在中國STEM教育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校長周玉表示,STEM項目旨在培養引領未來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發展STEM教育必須搭建高校與中小學深度合作模式。「我認為STEM的核心有兩點:一是實踐,二是跨學科培養創新型的人才。」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認為,STEM只是中學教育中的一部分,不可能取代分科教學。STEM教育的推進,一定要結合中國實際,處理好與中考、高考的關係。

來自美國的STEM課程專家Nancy Stewart指出,STEM教育要在中國落地,還面臨著跨學科課程的設置、師資的配備以及課程評估、考試模式等挑戰。在她看來,只有將STEM與高考評價方式結合起來,讓中國高校接受STEM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STEM才能在中國走得更遠。

(來源:福田教育、校園廣播)

3、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教師角色的分工更加明顯。教師隊伍有望分為授課教師和輔導教師兩大類。講課能力強、水平高、能夠契合學生需要的教師將主要擔當起授課教師的角色,除了面授,其講課視頻將通過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廣泛傳播,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而許多教師將承擔起輔導教師的角色,針對學生的需要進行輔導,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二是教師將越來越多地承擔起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而非僅僅直接傳授知識。

大部分教師的作用將不再是直接傳授知識,而是要承擔起為學生訂製個性化學習方案的角色,將起到學生學習規劃者和引領者的作用,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制定不同的學習規劃,並且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

(來源:歷史教育家)

4、教育工作者必看的10場TED演講

TED演講是給予了無數教育工作者靈感、知識和動力的源泉,美國教師聯合會網站的今日欄目為教育工作者總結了10場或對諸位大有裨益的TED演講。

TOP10重塑課堂:當教師成為學生,學生擔任主導(Reimagining Classrooms: Teachers as Learners and Students as Leaders)

北達科他州的教師凱拉·戴爾澤認為,學生和老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使用常用的應用程序和技術來吸收更多知識。

TOP9教老師創造奇蹟(Teach Teachers How to Create Magic)

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的克里斯朵夫·埃姆金博士認為,要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地位和參與度,必需改變教師的培訓方式。

TOP8教育工作須將等級觀念拋於腦後(Forget the Pecking Order at Work)

管理專家瑪格麗特·赫弗南認為,產出最高效的職場團體成功的關鍵在於協同工作、經常提問、以及幫助他人;上述經驗同樣適用於教學,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最佳體驗。

TOP7與其教孩子應付標準化考試,不如教他們怎樣應對生活(Prepare Our Kids for Life, Not Standardized Tests)

創新專家泰德?登特史密斯表示,標準化考試不能幫助孩子們為未來做好準備,既不能帶來真正的學習,反而還剝奪了課堂的樂趣。

TOP6我們為什麼擁有睡眠?(Why Do We Sleep?)

神經科學家拉塞爾·福斯特在這場演講中建議聽眾通過睡眠檢測自身健康狀況。教育者本身的身心健康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條件,然而許多教育工作者和他們的學生一樣正飽受失眠困擾。睡眠研究專家溫迪·特克賽認為,青少年睡眠不足屬於公共政策問題,為了避免對青少年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初高中上課時間不應早於上午8:30。

TOP5與壓力和解(How to Make Stress your Friend)

壓力和倦怠是許多教育工作者在職業生涯中面臨的困境。健康心理學家凱利·麥高尼格認為,壓力不應成為進步的障礙,而是一股積極的力量。

TOP4如何做到精益求精(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每項重要工作或多或少都有改進空間。愛德華多·布里塞尼奧認為,無論是職業生涯還是個人生活,先有意識,才有進步。

TOP3學前教育的經濟案例(The Economic Case for Preschool)

蒂莫西·巴提克是《投資於兒童》一書的作者,他認為改善兒童生活會帶來經濟收益。

TOP2成年人可以從兒童身上學到什麼(What Adults Can Learn from Kids)

這場由神童阿多拉·斯維塔克主持的TED演講為教育工作者提供的有趣視角或將改變你對生活和教育的看法。

TOP1學校是扼殺創造力的真兇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肯?魯濱遜爵士認為,標準化和僵化服從扼殺了學校的創造力。他在這場於2006年發布的演講中呼籲改變標準化和僵化服從行為。但不幸的是,十多年過去了,魯濱遜所批判的這類行為至今仍然存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校長高參 的精彩文章:

核心關係圈,決定了你的品位和價值「汪正貴專欄」

TAG:校長高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