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CRISPR新危機?知名科學家稱其風險被「嚴重低估」

CRISPR新危機?知名科學家稱其風險被「嚴重低估」

葯明康德/報道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自問世以來,以其高效便捷的精準基因編輯能力,迅速成為了生物學家最為喜愛的科研工具之一。而隨著基因療法和細胞療法的興起,CRISPR技術在臨床上也開始得到了廣泛應用。

但近幾年來,關於CRISPR技術安全性的問題卻引發了一場又一場的熱議。去年,《Nature Method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已撤稿)指出,在小鼠實驗中,CRISPR技術會引入數百種意料外的基因突變;今年6月,《Nature Medicine》上的兩篇論文則發現,那些容易被CRISPR技術改造的細胞,自身可能成為「癌症的種子」。

本文來源:學術經緯

而在今日,《自然》雜誌旗下另一本子刊《Nature Biotechnology》則指出,CRISPR技術對基因組造成的影響,要比想像中來得更大。而我們常規使用的檢測手段,很有可能會忽略到這些基因組的變化。這項研究來自知名的Wellcome Sanger研究所,通訊作者為生物學大牛Allan Bradley教授。他是研究腫瘤抑制基因p53的權威之一,發表的論文共被引用近80000次。

▲本研究的通訊作者,知名生物學家Allan Bradley教授(圖片來源:Wellcome Sanger研究所)

在這項研究中,Bradley教授課題組首先檢驗了CRISPR系統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中,對一條特定基因的編輯能力。和之前我們對CRISPR基因編輯的認知類似,靶向基因外顯子(編碼蛋白信息)的gRNA取得了非常好的基因敲除效果,效率達59%-97%。

但他們也意外地發現,靶向基因內含子(不編碼蛋白信息)的gRNA,基因敲除的效率也不低。其中,離外顯子序列較近的一些gRNA,其基因編輯效率也能達到8%-20%。更誇張的是,有兩條gRNA靶向的內含子序列,距離最近的外顯子有2kb的距離,它們竟也有5%-7%的編輯效率,明顯高於負對照。後續的測序結果則發現,儘管這些gRNA靶向的是遙遠的內含子區域,該基因的外顯子依舊會被刪除。這一研究結果表明,CRISPR系統可能會引起預期之外的遠端基因失活。

▲遠離外顯子的兩條gRNA(藍色),也能帶來一定的基因編輯效果(圖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我最初的實驗是利用CRISPR-Cas9作為工具,研究基因的活性。但很明顯,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Michal Kosicki說道:「當我們意識到遺傳物質改變的程度後,就對它進行了系統研究,觀察了多種基因,以及多種和治療相關的細胞系。我們發現CRISPR-Cas9的確會帶來這種效應。」

總結來說,研究人員們發現在經過CRISPR-Cas9系統的編輯後,許多細胞會出現大量的DNA刪除或插入變異。這可能會導致關鍵基因被意外開啟或關閉,帶來潛在的嚴重後果。而且,這一效應不僅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中存在。研究人員們也測試了小鼠的造血祖細胞和人類的分化細胞系,得到了類似的結果。

▲多條gRNA都能帶來潛在的DNA刪除或插入變異風險(圖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

CRISPR技術已經得到了多年的應用,為何這些效應一直沒有被揭示出來?研究人員們指出,這或許是因為PCR等檢測技術的局限。「我們只對想要了解的區域做了檢測,」 Bradley教授說:「沒有人去尋找下游基因里(DNA改變造成)的影響。」

「這是在臨床相關的細胞中,對CRISPR-Cas9基因編輯潛在的意外事件做的首個系統性評估,」 Bradley教授補充道:「我們發現先前我們對DNA的改變程度有著嚴重的低估。很重要的一點是,任何想要將這一技術應用在基因療法上的人都應該保持謹慎,仔細審查任何潛在的有害效應。

一些科學記者們指出,十多年前,在基因療法方興未艾的時代,在臨床上過於樂觀的推動,帶來了一系列不幸事件。其中,一名患者的致癌基因被異常激活,誘發了白血病。這些不幸事件也一度讓基因療法領域停滯了許多年。隨著美國FDA在去年連續批准三款基因療法,可以說目前基因療法正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這是一件好事。我們期待在研發加速的同時,我們也要檢查好最基本的「車況」,確保我們的工具不會帶來隱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巨富雲集,港交所卻要淪為中國的國際板?
寶石大百科——月光石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