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會有農業?

為什麼會有農業?

肉哥說兩句

農業起源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稱得上學說的說法目前有6、7種之多,莫衷一是。但是農業是多起源的,而不是單一起源的,這似乎是一個共識。另一個共識是關於農業的結果:從採集的即時滿足轉變成農業的延時滿足之後,人類這個物種在精神層面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文 | 肉唐僧

我們人類種地的歷史差不多有1萬年,之前都跟猴子一樣,靠採集過活。賈里德·戴蒙德寫了本書,說:「農業的發明實在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失誤」,日子遠不如採集時期過得舒服。」

他還具體羅列了一些數據,比如:

1、採集社會閑暇多,一天用於尋找食物的時間只有兩小時甚至更少;

2、傳染病發病率只有1/4;

3、營養不良的發生率只有農民的2/3;

4、在壽命方面,最初的農民只能活到19歲,而採集者可以多活7年;平均身高方面,男農民只有160cm,女農民還不足152cm。而採集者當中,男性平均身高達到176cm,女性165cm。今天,希臘人和土耳其人的平均身高,還比不上他們的舊石器時代的祖先。

莊子其實也是這個觀點:「夫赫胥氏之時,民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當其時也,所謂的重體力勞動,不過是從這一棵樹蹦到那一棵樹上,悠閑自在得不行。

那麼問題來了:農業這樣的生活方式,為什麼還會發生呢?

有一個叫柴爾德的,他的意見是:距今13000年前的更新世末期,因為冰河期的結束,氣候變得乾燥。森林被大片稀樹草原——進而,又被大片沙漠——所取代。在這沙漠中,殘存了一些小塊的綠洲。原來分散的人類與動植物被迫蝸居一處。以前這個地方的東西吃完了,拍拍屁股換個地方就是了。現在無處可去,各種活物不得不建立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的共生關係。畜牧業和農業應運而生。

柴爾德的觀點聽上去特別有道理,再加上有大咖湯因比背書,所以誰都沒起疑心。學界相安無事了好久。但是最近50年不太平了。先是有一個叫布雷德伍德的人,率領一哨人馬抗著各色儀器,去號稱農業發源地的兩河流域又掘又挖的,發現最近這一萬多年來,該地區氣候並無明顯變化!

接著又有人落井下石,說人類以降這四百多萬年來,冰河消長滄海桑田,地球忽冷忽熱了幾十個輪迴,為什麼人類沒有早發明農業?於是有一個叫羅森伯格的人跳出來發表聰明論。即:人類之所以只在一萬年前發明了農業,是因為人類對動植物的知識儲備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換言之:採集的人之所以沒有變成種地的人,是因為他們比較無知和愚笨。

但是通過對巴布亞紐幾內亞、澳洲和美洲印第安採集部落的調查我們得知,土著們對周邊動物和植物的生長習性了如指掌,只比農民強不比農民差。所以,採集者之所以不去種地,實不為也,而非不能。

農業這種低劣的生活方式為什麼會被我們的祖先選擇?這種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卻非常有趣。麥克盧漢說「胡說八道是最高級的學問」。這個最高級學問就是用在這種地方——對不對不重要,重要的是開腦洞的角度,是燒腦過程中所產生的智力愉悅和美感

有兩個人的假說,實在是值得跟大家分享巧的是,這兩個人和麥克盧漢一樣,也都是加拿大人。

第一個假說叫競爭宴享說,由布萊恩·海登提出。他說,在原始部落里,講究的是以德服人。你想在人前有面子,那就得請客吃飯。張三傍晚回來都是提著兩隻松鼠啊四隻青蛙什麼的,不夠塞牙縫的。你李四整了頭10噸重的抹香鯨拖回來,全部落胡吃海喝撐得褲腰帶系不上,深海魚油每個婦女發五大盆做足療,那你可不就牛X了么!

為了挑戰李四的威信,王五就得想辦法,讓老婆去摘點野小麥磨成麵粉,烙點蔥花餅給吃膩了葷腥的鄰居們換換口味。這一換,王五就上位了。王五的上位導致了兩個結果:一是李四憤然出海,要再去整頭20噸的鯨回來,這一去就沒見回來——打獵畢竟不保靠,而且風險還很高。所以後來肯去打獵的人就漸少;二是錢六的效仿。錢六為了贏過王五,在烙餅里還放了羊肉餡。結果大受歡迎,於是錢六又取代了王五。

錢六上台後,群眾們的胃口越來越大,要求更多的羊肉餡餅。錢六兩口子沒辦法,只好由摘野麥變成種麥子,獵羊變成圈養羊,以保證領導人換屆選舉的時候能拿出足夠的羊肉餡餅。後來,錢六兩口子帶領大家一起勞動。於是,羊肉餡餅更多了,錢六的威望也就更高了。再後來的故事大家就熟悉了:手段變成目的本身。一如伯恩斯坦所說:「運動就是一切,目的是沒有的」。錢六和群眾們都只記得種完麥子要送到錢六家,卻忘了請吃飯這個初衷。故事從錢六勞動請大家吃飯開始,到大家勞動請錢六吃飯結束。這個故事還有個名字,叫《國王的誕生》。

第二個假說,叫城市發生論。提出者是簡·雅各布斯。雅各布斯沒受過啥高等教育,卻因為曾經在一個關於城市規劃的專業雜誌社打過工,機緣巧合就成了城市規劃的專家。她的成名作《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確實有過人的見識。但是沒受過專業系統訓練的人,往往容易成為「只知道一件大事的刺蝟」,就是認準一個死理兒,不管什麼事兒都往一個筐里裝。既然她的興趣是在城市,所以她堅決認為城市是文明之母,一切發明,包括農業和畜牧業,都源於城市。

她的理由是:在石器時代,最重要的交易就是黑曜石交易。因為黑曜石是所有採集和狩獵部落都極為需要的工具原料。這樣一來,佔據礦脈的部落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一個交易中心,與周邊的部落形成易貨貿易。周邊的採集狩獵部落能拿來交換的東西,只有活的野味和堅硬的果實。因為只有這兩樣東西才能在長途跋涉之後還不至於腐爛。這麼著,大量的活獸活禽進入城市,城市裡的居民必定是先選那些不好伺候的動物宰殺,而次第留下性格溫順不挑食的。繁殖力強或有蛋奶毛等附加好處的動物,則被留到最後。於是,不知不覺的,就催生出了畜牧業。

也就是說,是城裡人先完成了對牛、羊、雞鴨的馴化,併產生了對它們的需求之後,周邊的採集部落為了持續換取黑曜石,才不得不從城裡帶回畜仔和《養豬快速入門十八問》,在城市的強迫下完成了社會轉型。

農業也是一樣:各種果實被城市居民隨意混放在一處,春天主婦們倒騰箱子、餵雞餵鴨時的散落,被老鼠或鳥兒偷食,於不自覺中完成了播種。又因為各地不同種子的混播,不自覺中又完成了野生植物的雜交育種工作。這些高產抗病的雜交種子被遴選,又以同樣的理由和路徑,傳播到城市之外,從而形成了農業。

農業起源的真實原因到底是什麼,稱得上學說的說法目前有6、7種之多,莫衷一是。但是農業是多起源的,而不是單一起源的,這似乎是一個共識。另一個共識是關於農業的結果:從採集的即時滿足轉變成農業的延時滿足之後,人類這個物種在精神層面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壓抑也好,創傷也好,被逐出伊甸園的滋味總是不好受。為了秋天的收穫,我們春耕夏播。目的論和因果律像糞肥的氣味一樣,充斥於人類的大腦。做某事之前一定要為這件事情找一個理由,而這個理由之所以成立,是因為還有另一個目的存在。這種套娃思維,耗盡了我們的率性天真。總的說來,自農業社會以來,人類這個物種顯得古怪和陰騭,一天到晚在為尚未發生的事情擔心,故很難快樂。

end

本期畫家

Henri Rousseau

- 亨利·盧梭 -

1844 - 1910,Franc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蒼山夜語 的精彩文章:

梁文道:懷念楊德昌

TAG:蒼山夜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