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賣處方葯何以被禁止?關於處方葯,這些你要知道!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一部《我不是葯神》對人們的影響力實在不小,一波波的效應像水中投入了小石頭一樣影響著大家。由於電影中販賣仿製葯的主角被塑造成了英雄,大家對於藥物的使用逐漸有了「自己的認知」。
最近,「日本神葯」被網路賣家吹噓的天花亂墜,大家對日本的葯產生了一種無形的信任感。我們知道日本的葯妝比較有名,一些眼藥水、常用藥療效不錯。
但是近期很多去日本的人,應被人高價所託,回來要幫人捎點處方葯。也有專門販賣處方葯的,其中包括治療糖尿病、高血壓的處方葯。這些捎葯的人大多在葯妝店打工。此行為馬上受到了國家的禁止。一些涉嫌非法倒賣處方葯的中國人、醫藥品中間商及日本醫生等相繼被捕。
許多吃瓜群眾卻表示:既然藥效好,為什麼不讓我們吃?對人們有利的就不允許了?這是因為你不了解處方葯,不了解這些葯的真實功效。
我們在藥店買葯時可以看到,藥品分為處方葯和非處方葯兩類。處方葯是憑藉有處方權的醫生所開具出來的處方才能從藥店購買,並需要在醫生的監控或指導下服用的藥物。處方葯比非處方葯的藥理作用強,主要用於治療病情比較嚴重的疾病,並且很容易引起不良反應。在服藥的過程中,需要定期監控藥物的影響,根據病情的變化調整用藥。
一般處方藥包括以下幾類:
1.新葯
一些剛剛上市的新葯,上市時間短、使用人數少、不良反應尚不完全清楚,是需要進一步觀察驗證的藥物。
2.可產生依賴性的藥物
許多藥物會導致患者產生依賴性,如鎮靜止痛類藥物,常見的有嗎啡類麻醉藥物、鎮靜葯、安眠藥、抗焦慮、抗抑鬱藥物等。
3.治療特殊疾病的藥物
用於治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細菌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類藥物屬於處方葯。
所以說,處方葯的使用風險很大,沒有醫生的指導與監控,很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或是更大的危害健康的事情。一般患者對於本身的疾病都不夠了解,一次兩次使用處方葯,由於藥理作用強,就會認為本葯見效快。但實際上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也很大,只是患者不了解、看不到而已。
葯好不好,不是患者說了算,而是醫生根據病情、患者情況、治療效果反饋得出來的。這種既犯法,又危害自身健康的事情,大家還是不要做最好。
在日本,處方葯受到嚴格管控,在無許可的情況下囤積、倒賣處方葯的人涉嫌違法,可能被處以5年以下監禁及5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30萬元)以下罰款。日本三宅坂綜合法律事務所律師伊東亞矢子說,即使不轉賣,將醫生開給自己的處方葯贈與別人也可能違法。
百科名醫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bd@baikemy.com


※一個動作兩個球,讓你活到九十九!
※發脾氣的危害!「燃燒自己,炸傷別人」!
TAG:百科名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