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奕劻死後,親人請溥儀賜予謚號,溥儀寫了一個字,他們死活不答應

奕劻死後,親人請溥儀賜予謚號,溥儀寫了一個字,他們死活不答應

謚號,通俗來說就是根據逝者生前的功過是非,給予一個最終的評價。正常情況下,謚號都是一個字,它意味著蓋棺定論。《逸周書·謚法解》:謚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處於己,名生於人。

在人們印象中,謚號就是為帝王而存在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從漢朝開始,皇帝、大臣、親貴、士大夫等,都是有謚號的。皇帝的謚號,基本上都是繼任皇帝給定的;大臣們的則不然,明清時一般由禮部給定,皇帝審核。

官員死後,親人們需要「請謚」,也就是說親人向皇帝請求賜予謚號。如果皇帝賜予的謚號不好,是很尷尬的一件事。晚清時,就發生了這一一件事,慶親王奕劻死後,家人去請謚號,已經遜位的溥儀賜給了一個謚號,結果成為整個清朝最差的謚號。

古代的謚號一般分為三類,美謚、平謚、惡謚。具體來說:美謚有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平謚包含懷、悼、哀、愍、思、殤;惡謚的字則有厲、靈、煬等。

奕劻是晚清排名第一的貪官,他靠著七十大壽一次壽宴,就受到了一百多萬兩白銀。據稱,奕劻在國外銀行存款無數,僅滙豐銀行就有存款200萬兩白銀,「彼之邸第在皇城外之北,北京大小官員,無一不奔走於其門者,蓋即中國所云『其門如市』也。」

1917年奕劻死後,親人不願出殯,大家都在等著遜帝溥儀給奕劻賜謚。對於奕劻,溥儀極度厭惡,認為他是斷送大清兩百多年江山的第一罪人。剛開始,內務府擬謚「哲」,遭到溥儀反對。

溥儀選擇了四個字,「謬、丑、幽、厲」。這幾個字都是惡謚,所謂「謬丑者,南宋孝宗憎秦檜之惡,封以此謚;幽厲者,周朝之幽王、厲王,皆為殘暴昏庸之君。」

溥儀的偏向四個謚號中的「丑」,這讓奕劻親人接受不了,他們找到攝政王載灃出面。載灃一番勸說後,溥儀極不情願地賜予「密」,意思是追算之前的過錯之意。

在清朝所有有資格獲得謚號的人中,奕劻的「密」是最差的一個。要知道,這個「密」可是溥儀寬宏大量的結果,已經不錯了,可溥儀認為奕劻連這個「密」字都配不上。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謚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康有為究竟怎麼死的?暴斃前起床夜觀天象,回房後卻七竅流血而亡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城後,日軍一個舉動,讓其他列強和老百姓都懵了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