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婚姻不能改造人,人必然改造婚姻
01
預防勝於治療
心理健康是婚姻幸福的前提
人們多是通過我的文學作品認識我,除了作家這個身份,我還是內科主治醫師和職業心理諮詢師。我曾經跟隨香港中文大學心理系主任林孟平教授學習多年,在北京師範大學完成了心理諮詢學的碩士和博士課程。
2000年,我開設心理諮詢機構——北京畢淑敏心理諮詢中心。那時,人們對於心理諮詢的了解,沒有現在那麼多。不過一些高級知識分子,尤其是有過海外經歷的人,已經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來做諮詢。
作家的經歷對我最大的幫助,是同感(同理心)的表達會比較準確,語言相對懇切豐富,直覺比較到位。幫助我能在一個適當的時刻,描繪來訪者有時自己都無法精準命名的情緒。他就會頃刻間覺得你懂了他,你是他的知音,從這種陪伴中感到不再孤獨,從而慢慢滋生出力量。曾經有個來訪者說:「謝謝您,我一生從未進行過如此貼心的談話。」
心理諮詢中心運營3年後,我決定關閉它。我發現工作負荷過大,我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寫書、旅行,從容滋養自己的生命。直接起因是一對婚姻瀕臨破裂的小夫妻。
他們說:「記得春天樹剛開始發芽的時候,我們在您這裡登記諮詢。現在樹上的葉子都黃了落了,才輪到我們。這半年多來,我們在同一個屋檐下,但已無話。唯一能交流的就是——那個畢淑敏心理諮詢中心,何時才能輪到我們呢?等了又等,把您這裡當成了挽救我們婚姻最後的方法。來過了您這兒,婚姻確實沒得救,也就甘心了。」
在我所見過的案例之中,他們既不算最複雜的,也不是最驚險的,但卻讓我深思許久。從他們對我述說婚姻矛盾的眼神里,我覺察到他們的主要問題是不會處理差異,溝通方式出了問題。
比如,妻子認為:「你既然愛我,我想什麼你就應該懂得,都讓我自己說出來,那就不是愛了。我說出來的就是我求來的,多沒意思!」日復一日,丈夫覺得心累。妻子則更生氣:「談戀愛的時候,你為什麼就能懂我,就不覺得累?結婚後,你為什麼就疏忽大意,再不肯對我花心思?」
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有道理,再也找不到婚姻的美好與甜蜜,進入冷戰,就越發看不到希望與出路。
我對他們說:「人們常說因為愛,所以懂得。『懂得』並非理所當然。雙方的家庭、教養、環境、階層、教育,包括自我反思和成長的能力不同,夫妻在各個方面都會表現出差異。顯著的差異會使心有靈犀的發生率比較難得。現在生活節奏很快,夫妻之間長久地猜謎語,飽含危險。你們要學會及時準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學會溝通,這樣彼此才能越來越懂。」他們表示贊同,又做了一些表達感受和溝通的訓練,經過共同努力,小夫妻重歸於好。
他們的問題基本解決了,我卻陷入沉思。一次諮詢時間50分鐘,哪怕我加班加點,每天最多接待8名來訪者。一年也不過2000人次,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我關閉了「北京畢淑敏心理諮詢中心」,決定用另外一種方法,助力於中國人當下的心理健康。我寫作有關心理健康的書籍,一本書可以印刷發行幾十萬冊,也許會對人有所幫助。
這和中醫的「不治已病治未病」有點兒相似,對心理疾患也要「預防為主」。中國的社會變化太快,人口基數也很大。我們現在遇到的問題和困境,是我們的父母,甚至是之前多少代人都不曾遇到的新挑戰。一個人的身體如果經常生病,醫生會建議患者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以我做生理醫生的經驗,無論怎樣治療,到最後都會發現是病人自己的抵抗力戰勝了病魔。
心理疾病也是如此,它有五花八門的令人眼花繚亂的臨床表現,但歸根結底,都是心理不健康所致。一個心理基本健康的人接納自我,有溝通和共情的能力,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基本上是正面積極的,那他罹患嚴重心理疾病的概率會小很多。他在處理婚姻關係時,也能找到更多的解決辦法。雙方心理健康是婚姻幸福的前提。
要保持婚姻的美好,也是「預防為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能。
喜歡的親們,請點贊並分享給好友哦!


TAG:星空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