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論文是什麼體驗?深企告訴你

在世界頂級期刊上發論文是什麼體驗?深企告訴你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王海榮

在燦若星河的科技創新長廊中,基礎研究好比天邊那些略顯寂寥的晨星,儘管不是很亮,卻蘊育著人類新時代的先聲。在0-1-N的漸進式中,0-1的源頭創新更是被視為鑲嵌在基礎研究皇冠上的珍寶。無數科技工作者前赴後繼,期冀親手摘取這頂皇冠上的珍寶。

深圳,一座不滿40年的年輕城市,卻是體現中國創新驅動發展的突出範本。2017年,深圳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7359.69億元,同比增長12.19%。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193家,總數達到11230家,在全國城市中居第二位。全社會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R&D經費佔GDP的比重達4.13%。

在科學創新進程中,學術論文的撰寫發表是反映基礎研究進展,讓公眾了解科技前沿突破的重要渠道。在國際權威的學術期刊上論文發表的數量和規模,也是被科研界公認的一項反映該地區科技創新實力的重要指標。近年來,深圳發力基礎研究領域補短板,研究成果頻頻出現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上,不斷展示源自深圳的「星星」光芒。

讀創從今日起推出《國際頂級科技刊物上的深圳群星》系列報道,詳細介紹在《自然》《科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的深圳企業。

1

深圳企業頻頻亮相國際頂級刊物

創刊於1869的《自然》(《Nature》)是世界上最知名的科學雜誌之一,它每周刊載科技各個領域中具有獨創性,重要性,以及跨學科的研究,許多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前沿研究結果,都是在這本雜誌上被人發現並廣為傳播。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這點在深圳也得到印證。

偏居鹽田一隅的華大基因是《自然》上的常客。自1999年以來,華大基因發表論文2513篇,在《自然》及其子刊雜誌發表論文多達232篇,在《科學》(《Science》)及《細胞》(《Cell》)等知名期刊上也發表多篇論文。

華大基因發表論文達2513篇

根據自然指數2012至2016年期間的數據,全球高質量科研產出最多的企業排名中,華大基因位居全球第12位,是中國排名最靠前的公司。

目前深圳已構建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積極鼓勵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以華為為例,公司設有專註前沿研究的華為2012實驗室,並在全球建立16個研究所,其研發費用超過15%投入在面向未來的基礎研究上。

2

深圳高校和研發機構也不甘落後

另一方面,深圳各大高校和新型研發機構,亦呈遍地開花態勢,紛紛在《自然》《科學》上貢獻自己的智慧。

2006年,深圳市蘭科植物保護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經過長達4年的試驗研究,證明了自花傳粉機制是在乾旱季節開花的大根槽舌蘭繁殖進化的唯一途徑。研究成果《一個蘭花的自發授精策略》在《自然》期刊上發表後,實現了深圳市、中國蘭科研究在世界頂尖科技期刊《自然》上發表科研論文零的突破。

2015年,深圳大學聯合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北京大學、中科院動物所、解放軍306醫院及Salk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在《科學》上發表人類幹細胞衰老機理的重要成果。次年,該校朱衛國教授所在的中美科研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關於抗癌分子p53的最新成果。2017年,該校段華波團隊在《自然》上發表了關於城市垃圾堆積威脅的研究成果。

去年3月,由中國農科院深圳基因組所、中國農科院水稻所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高產優質水稻分子設計育種」研究成果,在《自然-植物》上發表。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自2012年起,已在《自然》雜誌及其子刊發表論文共計25篇,僅2018年,深圳先進院作為第一單位在《自然》及子刊就發表論文3篇。

3

創新驅動體系擦亮深圳星光

面向新時期,深圳基礎研究啟動新一輪部署,在保持和拓展原有基礎研究工作的基礎上,重點聚焦「大裝置、高平台、頂尖人才、政策體系」。

記者昨日獲悉,在實施大科學裝置發展戰略方面,深圳將穩步推進已先行啟動的未來網路試驗設施、深圳國家基因庫(二期)、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等設施建設,積極引進列入國家規劃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拓展設施、空間引力波探測地面模擬裝置、多模態跨尺度生物醫學成像設施等;自主謀劃建設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基礎設施、人造生命設計合成測試設施、生物醫學大數據基礎設施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同時爭取中科院已建、在建和未來建設國家大科學裝置,服務深圳的科學創新。根據國家粵港澳大灣區戰略布局,聯手香港、廣州等創新資源密集城市,爭取共建國家南方綜合性科學中心。

在系統化布局高水平創新平台方面,深圳將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鵬城實驗室(深圳網路空間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圍繞網路與通信、信息處理和網路信息安全三大領域開展基礎研究。同時深入實施「十大行動計劃」,建設基礎研究機構,重點在醫學、腦科學、新材料、量子科學、海洋科學、環境科學、清潔能源等領域布局,推進源頭科技創新。建設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重點引進物理、化學、醫學等領域的諾貝爾獎科學家來深組建實驗室,發揮其在全球科技界的龍頭聚集效應及創新引領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發布廳 的精彩文章:

TAG:深圳發布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