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邪不壓正》的5大隱喻:沒看懂的,都是辣雞觀眾

《邪不壓正》的5大隱喻:沒看懂的,都是辣雞觀眾

【一】

如果你沒看懂《邪不壓正》,那你也沒資格給《邪不壓正》打差評。

以下5個安置於主角身上的隱喻,你看出來幾個?

1.許晴的臀

許晴的臀,很誘人,也上了幾次熱搜。

有了許晴的臀,還有彭于晏的胸什麼事?不礙事。

一邊去吧您嘞!

那許晴的臀,在電影里到底有什麼作用?僅僅是一種女性身體的符號、供男性把玩的象徵嗎?

這麼想,那你就俗了。

許晴的臀,與導演的惡趣味、與博人眼球的視覺設定,那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事實上,許晴的臀,在安排許晴的結局時,有重要作用。日軍進城時,正值許晴跳下城牆,不跳則已,這一跳,不偏不倚,正砸在某位得瑟日軍的頭上,完成了「一屁股坐死人」的偉大壯舉。

GIF

對於自己的臀,許晴飾演的鳳儀一直頗為得意,不僅在屢次誘惑彭于晏時,提臀開撩,在慫恿彭于晏與她私奔時,也說願意為你生下整個「亨德勒帝國」(中國古代文化里,一直認為臀與生育的關係密切)。

但導演為何將許晴的臀拍得那麼極致誘惑,卻又讓許晴自殺、讓臀撞擊日軍而亡呢?

許晴的自殺,代表了女性意識的覺醒,此前她屢次被廖凡飾演的朱潛龍欺辱,男人們在酒桌上高談闊論其「臀」,觥籌交錯間都是被物化女性的悲哀。其後,「臀」承載了女性自殺時意識的覺醒,臀的撞擊,但代表了女性崛起的力量。甚至在男人們還沒從戎抗日時,女性已經為首殺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2.裸體彭于晏的「裸奔」

姜文非常覬覦彭于晏的肉體,這點毋庸置疑。他不僅在片場被拍到把玩彭彭的大胸:

GIF

GIF

還在節目里點明其肉體的觀賞性:

如果你認為雞賊的老薑,只是為了色誘觀眾的話,那又錯了。

首先,我們看看彭于晏的角色,叫什麼名字?

對,「李天然」

與他對應的仇人之名——「朱潛龍」。我們直到,廖凡飾演的朱潛龍,一直想當傀儡皇帝,所以姜文會送來他「先祖」的畫像,兩人聊天間,姜文也說我的人可以幫你(成「龍」)。名義上是北平警察局局長,一個「潛」字,充分彰顯了廖凡的野心。

廖凡這個角色,複雜,狼子野心,全體現在名字里了。而李天然的純粹、正義、不與俗世合污,自然也體現在名字里。自內憂外,自精神到肉體,他都十分純粹,天真無邪,廖凡總是深藏於黑暗,而彭于晏卻敢衣不蔽體、上房裸奔,逼得許晴喊出「布魯斯李」那樣氣壯的名號,當之無愧的正義化身。

裸奔的他,燒掉日本人的鴉片倉房;裸奔的他,手刃殺師仇人;裸奔的他,感化了周韻,向這個污濁的世界傳遞著絕對的正能量。

3.周韻的腳

周韻的腳,最全片里最為明顯的一個隱喻。但這份隱喻,卻與許晴不同,無關於女性意識。

當年她父親遇害,而彼時脆弱的她無力報仇,於是,希望治好自己的小腳,變成一個有力量的正常人。

在亨德勒大夫的救治下,她的小腳在治癒之路上初有成色,卻始終只好了一隻,久久未愈於另一隻。

好,也不好,隱喻的是周韻「復仇之決心」。她在前期欺瞞彭于晏,說自己沒有報仇,是因為仇人一直沒有出現。最後卻赫然袒露真相:原來仇家早已現身,只不過面對仇人時,自己再次回歸脆弱,面對面呆若木雞。她的復仇之心,如同她的病腳一樣,她希望它們好,卻又一直好不了。自己的內心,也在好與不好,行動與不行動之間猶豫,一直煎熬。

大家很清晰地注意到,在彭于晏完成仇殺後,周韻的腳,也於一夕之間全然康復,彷彿從未病過。與此同時,她告訴彭于晏,我終於可以去報仇了。

這份隱喻,讓我們看到了脆弱者的成長。十分動容。

4.姜文的牙齒

姜文那一口能把黑了說成白的,能忽悠彭于晏、利用廖凡、欺詐根本一郎、顛倒乾坤的絕世好牙,在電影最後被悉數拔光。

這一幕,也成就了全片最令影迷不適、最痛苦的一幕。

普通觀眾會疑惑,姜文都被抓起來了,也被徹底毒打了,但是啥都沒說,「拔牙」這一幕,在電影里有存在意義嗎?拔了不等於沒拔嗎?姜文導演是抽瘋了嗎?

勿急,在測評君看來,姜文這口牙,大有象徵。拔牙拔得,也非常有意義。

片名,邪不壓正。誰是「邪」?廖凡/根本一郎。誰是「正」?彭于晏。

為啥兩大呈現二元對立的主角都有了,還包進來一個姜文?還在海報中間?

沒錯!姜文就是那個遊走於正邪之間的,不邪不正,卻「既邪又正」的人。

他痛恨日本人對中國的侵蝕,在招安廖凡時,說「怎麼能幫日本人做事呢」?他寧願去扶持廖凡,讓廖凡這個邪氣透頂再衝天的人,為自己所用。他也全片哄騙彭于晏、殺害亨德勒大夫,甚至想讓彭于晏去送死。

是個好人?那肯定不是!是個壞人,好像也不對!

姜文的角色,一如他那滄桑的臉,是個北平的老混子、老油條,知道厚黑學,知道合理利用才是最大的利益。很多時候,他的臉色波瀾不驚(對著彭于晏哭喪時也十分安定),而他的人設,全體現在一口好牙上。他的心機,全體現在牙齒里蹦出來的字裡行間。他念叨不停的的十五二十年布局,也全都憑一口牙齒到處招搖撞騙、顛倒黑白,並引以為傲。

廖凡拔他的牙,當然不是因為他不肯招(如果姜文招了,他「正」的這一面人格就崩壞了,變成小人),而是另一種隱喻,必須要拔:他自以為是的一盤布局大棋,下到最後悉數崩毀,而自己毫無掌控之力。

在汽車上,對著彭于晏哭訴時,是崩毀之兆的開端。而牙齒被拔時,是崩壞的終結——他再也沒法憑藉這口厚黑之牙,去遊說任何人了。

(寫完這篇文章後,除了刪減片段,姜文與凱文史派西哭訴,說自己棋下錯了,牙齒也沒了。兩人一合計,居然還打算開一個間諜學校,這次非得把嘴唇也整沒)

5.根本一郎留在最後殺掉

許多導演潛心安排的隱喻,在懵懂無知的觀眾看來,也許是空有形式。

譬如——為什麼「根本一郎要留在最後殺掉」?

周韻也問過彭于晏這個問題,彭于晏說,因為根本一郎和朱潛龍兩個人同時殺了我師父,所以我也要把他倆同時咔咔咔。

急躁的觀眾可能就怒了:這TM在攢七龍珠嗎?要拾掇在一起才能實現願望嗎?在這部分觀眾眼中,彭于晏此舉就是作,要不是有主角光環,鐵定把自己作死。而對於姜文的安排,也被批故作形式,搞一套「民國浪漫史」的作風。

因此最後李天然和朱潛龍決戰,被打得半死不活的根本一郎坐在椅子上「被迫觀戰」,在許多觀眾眼裡就成了「神經病」的典範。

但這個隱喻,卻是電影的終極隱喻——國共內戰。

日軍侵略中華時,正值中國軍閥、派繫到處生長,日軍當然樂意看到這些混亂,才搞搞偽滿洲國、暗殺張作霖、收攬汪精衛。對於國共,它自然也希望兩方打到不可開交,讓各方勢力吞到魚死網破。但它沒想到,1937年日軍的開戰,反而讓第一次內戰(十年內戰)結束了。

根本一郎坐看李天然、朱潛龍纏鬥,本來以為自己最後可以一刀雙殺,卻算盤盡失,贏家,終歸是代表正義(共)一方的李天然。

兩人死的順序,也扣應了日軍、國民黨的失敗的時間:1945年日本投降,此後3年二次內戰,以國民黨失敗告終。

【二】

如果你看了上面我煞有介事寫出來的5個隱喻,並且覺得有道理。那麼,我很遺憾。

因為看電影時,我並未看出以上任何元素。我痛恨自己編造的文字,似姜文的牙齒一樣,把黑的說成白的,把沒有的說成有的。而且,我還能至少編出10個,每一個對應姜文的一段「譜」。

我也痛恨於《邪不壓正》整體的普通,遠低於個人期望,個人看不到任何亮點(不斷強調個人體驗,防止被噴)。如果片名不叫《羅曼蒂克消亡史》,為啥有那麼大一段嚼之無味的「浪漫周韻戲份」,為什麼有那麼浪漫的復仇?為什麼有那麼一位滿臉獃滯、台詞到投足全是諷刺意味、作用卻全無的「華北首席影評人」,卻被鸚鵡史航冠冕堂皇地解讀為「彭于晏是看到潘死了,才憤而去復仇,因為他要捍衛人間的單純天真」?為什麼結局那麼詭異倉促,好像《邪不壓正2:周彭愛情故事》好像上映在即?

對於《邪不壓正》,有很喜歡的鏡頭,喜歡的配樂,卻被不喜歡的囫圇劇本給淹沒了,最後只覺得通篇雞肋。而測評君,就是標題里那個「辣雞觀眾」。

如果一部電影,只能靠粉絲的隱喻解讀撐起所謂口碑的話,那這不算是一部好片子。

電影這種文化載體,當然是有隱喻的。曾經很喜歡岡薩雷斯的《愛情是狗娘》,以及伊朗恐怖片《陰影之下》,花了許多筆墨去解讀其中的「隱喻」,是因為我覺得,真的有,且看得真切——那些小人物的掙扎,那些戰亂之下平民的恐慌,越解讀,越有趣。並且,那些導演也總在各種採訪中,有意無意地透露自己的這些設定,讓你覺得,創作者真的在安排「隱喻」。擁躉亦不會強加於別的觀眾,說這些你沒看出來,你是辣雞。

但《邪不壓正》卻如同一面鏡子,照出里外兩面,照出眾生。相當多給《邪不壓正》打高分的忠實群體儼然化身「不懂黨」,日常問候是「文文的電影,你看懂了嗎?」

客氣點的會說,「沒看懂的,建議二刷。」性格急點的,「你最好把文文的電影都看完,才有資格評論這部電影。」終結者會比較直白:「電影史/民國史,你都沒看過,你肯定不會懂啊!」

站在制高點的解讀黨、不懂黨(普通解讀黨除外)們不厭其煩地普渡眾生,傳遞文文獨有的電影文化,順便在豆瓣上吊打吊打普通影迷。

姜文拍電影,自己鮮少澄清理念,寧願讓坊間解讀出一萬種答案,面對差評,一句「包餃子餵豬」帶過。但是當你正兒八經詢問許晴的臀是何等高大上的隱喻時,他一般這麼回答:

來自淘票票媒體號:熱片測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票票 的精彩文章:

《猛蟲過江》今日爆笑公映 金裝東北喜劇的三大必看理由

TAG:淘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