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為本:《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一脈相承
《紅樓夢》以一個情字為中心,構築了恢弘有序的藝術體系。曹雪芹筆下的所有人物,都在一個「情」字下挂號。通靈是寶玉的命根子,「情」字則是《紅樓夢》的命根子。與其對立的則是數百年來所提倡的一個「理」字,情和理對立是公認的一種習見。
曹雪芹繼承了自明以來的進步思想,堅持以情為本的創作道路,公開聲稱斯書「大旨談情」,因此他創造了一個有別於任何天界的太虛幻境,一個司情的美神警幻仙姑。
《紅樓夢》劇照:寶黛讀西廂
理教首害者為婦女,作者在書中對「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的眾女子寄予深切的同情,揭露了封建禮教使有情者毀滅的醜行,堅持以情悟道,因此不少紅學家稱《紅樓夢》的情愛為情書。
在文學作品中與禮教相對立的情潮,自元代已形成聲勢,並在以後一脈相承,為市民階層所關注。《西廂記》和《牡丹亭》都為寶玉和黛玉贊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的好文章。
工筆畫《西廂記》(王淑暉作品)
這些劇作不顧封建禮教,寫男女相戀,歌頌青春覺醒,但他們的相愛,往往是建立在「郎才女貌」的基礎上。《紅樓夢》中的寶黛相愛則是賦予主人翁新的內容,這就是他們的情意相通,思想一致,有共同的理想,這就使其愛情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寶玉的天性是處處以痴情來體貼別人。他不但以情待有情之人,即無情、不情、非情之人、之物、之事,也同樣以此待之真情。這就是曹雪芹的理想世界。
崑曲《牡丹亭》劇照
據此,馮夢龍早就說過,情可以為宗教,馮夢龍在李摯倡導的情潮中,在《情史序》中大聲疾呼:「我欲立情教,教誨諸眾生。」其目的就是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榮。曹雪芹不信奉釋教、道教,也反對迷信鬼神,但他相信唯情可以普度眾生,他所信仰的應名之曰「情教。」曹雪芹步其後塵,以創作實踐塑造了禮教覺醒者賈寶玉的叛逆形象。


※《紅樓夢》成就真正意義上的「文備眾體」
※古代家譜曾是官員選拔和通婚聯姻的重要依據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