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常玉:終其一生討好自己!

常玉:終其一生討好自己!

GIF

常玉

提起常玉,大家可能會有很多畫面,

《五裸女》與徐碧薇的「小緋聞」。

生時鬱郁不得志,死後拍品過億。

比起他同時代的、

與我們近之親之的徐悲鴻,

對他的陌生感是顯然的。

女人、花兒、空寂曠野里

一頭動物的小身影,

這些都是常玉終其一生所

描繪的對象。

五裸女

他的一生大起大落,

在藝術上堅持我行我素。

1966年在巴黎因煤氣泄漏去世時

仍默默無聞、不被賞識。

幽藍明菊

而今,西方公認他為世界級的

繪畫大家。

常玉(右)與兄長常俊民

常玉1901年生於四川南充,

少時家境殷實。1919年常玉

以留法勤工儉學的方式前往巴黎,

與徐悲鴻、林風眠熟稔。

常玉的藝術觀點卻與他們不同,

他不進美術學院進修,

常在咖啡館裡一邊看《紅樓夢》

或拉著小提琴一邊畫畫。

紅毯雙美

在常玉的畫筆下,

男人幾乎沒有入過他的法眼。

就是他自己,也沒畫過一幅自畫像,

這在「就地取材」的藝術家裡,

是很罕見的。

四女裸像

他幾乎不審視自己的樣子,

一雙訓練有素的眼睛,

永遠顧盼在女人身上。

雙裸女

他鐘情女人,深愛女人,

愛畫女人,認為女人就是上帝

造給人間的一個美妙奇蹟,

他願意在這個夢裡醉生夢死。

人約黃昏後

非常明朗的情慾的態度,

不藏,不躲。

盤踞裸女

他的女人無疑是性感的,

曼妙無比的,身上的每一根弧線,

每一處凹凸,有肉肉的孩子氣的韻律,

有潤潤的勻勻的意態,散發著

一股蜜意柔情。

端坐淑女

絕少有細節的描繪,

流暢恣意的線條,從這裡拋過去,

從那裡繞回來。

《入浴》

始於激情,

停頓於心滿意足的快慰處,

技法高超,情感熾熱,

氣息卻一片純真乾淨。

小裸女

線條的光滑起伏,需要圓潤打底,

他許多的女人,

有他想法與手法上的一種誇張。

他有了不起的中國書法功底,

他的筆觸,泛著書法的一股濃香──

我想常玉私下裡,

是否也竊喜過他這種東西融匯的創新?

女人身上沒有一根多餘的線條,

那是不是點明了常玉一生

崇尚簡潔的人生哲學?

我覺得是的,也許在常玉看來,

人生要精減無數不必要的東西,

要呈現另一種清新樣貌,

畫面如此,線條如此,藝術風範如此,

生命方式更加如此。

往深度里走,

而不是趨近浮世的廣闊表面;

觀照自己的內心與真正需要,

甚於關心俗世界定的那套名利理論。

端坐仕女 布面油畫 74X50CM 1930年

不受任何他人的抱負的裹脅,

不從眾,只遵從內心的指引與呼喚,

往自我的幽暗小徑一路探索下去,

這既是常玉的天賦,也是他

非凡的勇氣。

從他的繪畫里,

可以看到常玉精神上的這種取捨。

白瓶花卉

女人、花兒,空寂曠野里

一頭動物的小身影,

這是常玉終其一生所描繪的對象。

綠色背景的百合花

花朵嬌嫩,女人柔情,

動物是天地間的大美。

八尾金魚

著墨少到幾近於無,卻表達出

最豐富的內涵。我於他的花朵里,

是從未看出過他的頹廢的。

磁州窯瓶內的白蓮

他的花,枝葉有著別樣的爛漫,

設色可能清雅,也可能濃艷,

卻半點沒有俗氣,泛著一身的空靈氣。

貓與劍蘭

枝節有倔強的氣度,硬朗地佔據畫面,

彷彿要衝出畫面去。

一乾枯枝,三兩朵鮮花,幾片葉子,

就可以畫出滿眼的咄咄生氣與朝氣。

青花盆與菊

色彩雅緻時,輕柔到

人要靠攏去才能看出一片片花瓣;

色澤濃烈時,花葉陡然綻放,

從黑色里開出奪目的燦爛來。

聚瑞盈馨

或許如人所說,從他的筆法里

看到過馬蒂斯與莫迪里阿尼的影子,

所以把他稱為東方的馬蒂斯,

或東方的莫迪里阿尼,

似乎這樣就概括了常玉的藝術風貌,

他的名頭也才更為響亮。

白牡丹於玻璃瓶

但如果真的對這兩位

西方藝術家瞭然於胸的話,

會曉得常玉與他們是大大不同的。

常玉,《薔薇花束》,1929,油彩畫布,73×50cm 圖/保利香港

馬蒂斯不通東方,畫面擠得滿,

東方禪宗里「少即是多」的說法

他並不知曉,而常玉對此是

無師自通的。

常玉,《婚禮花飾》,1930年代圖/保利香港

莫迪里阿尼筆下的女人也是簡筆敘事,

色澤也斑斕,但常玉那種

減了又減的畫法,精氣神比之更為凝結,

更不要說蘊藏於其中的

只屬於東方的水墨筆法有多漂亮。

打滾的馬 纖維板油畫 66X81CM 1940年

常玉誰也不是,只是他自己。

要真說他與什麼主義沾邊的話,

我願意說他是現代主義里的

極簡主義者。

孤獨的象

在生命的後期,

常玉與女人漸行漸遠了一些,

與動物親近得更多一些。

白馬黑馬

他筆下的動物是他心中最柔軟的一塊,

小馬、小象、小貓或花豹,

可愛得像小剪紙,又如小時的玩具,

彷彿伸手就可以從畫上捉下來。

小貓撲蝴蝶,花豹撒歡打滾兒,

馬兒四蹄朝天在地上搓痒痒,

全都是渾然忘我的狀態,

樂不可支的狀態。

他畫得最多的馬兒,

或成群結隊,或倆倆偎依,

或形單影隻,

卻都帶著一身美好的稚氣。

歡快地行走追逐在宇宙間,

透著孩子的無邪與英雄的無畏氣概。

20歲出國之後,

常玉再未見過他的慈父。

而當初愛他教他的父親,

就是一名以畫馬聞名百里的鄉紳。

別離父親半世,身旁一張照片全無,

他想念他的父親,

便藉由父親最愛的馬兒提起畫筆,

每畫一匹馬兒,仿若就在

與親人對話一般。

意氣美少年時,

這種親情之愛常玉不會懂得,

只有歲月遞增,情感沉澱醞釀,

那股親情的醇香才會由心間

慢慢散發出來。

常玉的馬兒,

是他對父親深邃的沉甸甸的情感,

又是他自我觀望的一種投射與暗示。

單匹的稚氣的馬兒,

赫然走在偌大的天地之間,

看上去好像在揭示著他內心的孤單,

卻又彷彿在抒發他發現了宇宙

秘密之後的極致快樂。

是的,我想說,他不一定是孤單的。

是因我們害怕清冷的本性,

害怕不能功成名就,

才願意把他想像成孤單的。

他安謐無聲的世界,他的靜空,

他的仍然孩子氣的不入世的歡樂,

我們是無法想像的。

仰躺的豹 纖維板油畫 65X80CM 1940年

今天,他不見得想要的那些東西,

他無意求得的那些東西,

巨大的名氣、巨大的熾熱與

最大的功利,都轟然前來。

他要是沒有在一場煤氣泄漏事件中

意外死去,仍然活著,

他會不會覺得這些東西完全無從招架?

或是天真一笑,照常不把它們當回事。

事實上,在他活著的時候,

他就已經非常清楚自己在藝術史

上的有可能的地位。

沒有上過正規的藝術院校,

沒有參與過國內的任何藝術組織與運動,

也沒有做過藝術以外的什麼大事,

甚至不與畫廊合作,

始終沒有在法國闖出名氣,

凡此種種,似乎處處於他不利。

他說過:我的作品,

能幫助人們轉換及改變

對於欣賞繪畫藝術的品位。

我不欺騙,故此,

我不被歸納為這些為人接受

的畫家之一。

他溫和,不諳世事,

但他的確具有高度的智力,

早明辨世界不一定會接受

他的特立獨行,所以他並不貪心。

但世界終於還是見識了他的天才,

找到了他。對常玉,我還想說,

人不必輕易交付自己的同情,

給並不是那麼了解的人。

常玉有著很好的家教,

很高的個人品味,很自在的心性,

很多很多的見識。

他一直在盡享著自己的獨特個性

與適宜於他的生活,外圍功夫下得少,

內在功夫下得深。

他的花朵,他的女人,

他對動物的靜靜凝視,

是他在用那顆率真的心,

與世界對話。

某一時間段,

在人耐不住寂寞的時候,

這些行為看上去似乎是完全

沒有價值的。

但價值意味著什麼呢,

人類一切正面的價值,

不都是為著精神的愉悅與歡樂嗎。

豹棲巨木 木板油畫 76.2X130.7CM 1950-1960年

萬物靜觀皆自得的常玉,

於自己的藝術里有那麼純粹的心思,

他的價值只怕比入世的價值,

更具穿透力也未可知。

常玉,《盆中白蓮》,1934年代圖/保利香港

俗世的人嘆息著他的孤獨,

想像著他的無言沉寂,形容著他的潦倒,

悲憫著他寂寥的生活,以及,

最後那不由自己決定的死去的方式,

似乎藝術家常玉,簡直倒霉可憐之極了。

但真相是不是那樣呢,

一個人的精神不挺立,內心沒有洞見,

他的才華會一直處於提煉之中嗎?

他筆下的作品會臻致那樣的境界,

到達那般的純粹嗎?只做他自己,

不做別人眼裡的自己,這另一種強大,

比之與他人抱團取暖,只怕更

加難以做到。

在這樣一個藝術家面前,

我們異口同聲的對他的同情,

豈止庸俗,而且輕浮。

寫到這裡,彷彿感覺常玉穿透了

時間的長廊站在我們的面前,

如此真切,呼吸可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得油畫 的精彩文章:

她全身只能移動5厘米,卻畫出了感動世界的作品

TAG:藝得油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