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入伏,三伏天最忌做這些!你都注意到了嗎
2018
07
17
今 日 入 伏
「三伏天」,氣溫高、氣壓低、溫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傳統推算方法規定,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為「初伏」,從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起為「初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起為「末伏」,總稱為「三伏」。
2018年三伏天時間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入伏時節,氣候炎熱,在這段時間極易引起中暑,伏天養生,這10個禁忌要避開。
忌不開窗通風
潮濕悶熱、通風差的室內容易引起中暑,而且使用空調不開窗換氣,空氣質量會變差,反而致病。
建議:每天開窗通風兩次以上,每次15-30分鐘
忌只吃果蔬
三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勞、沒胃口,不少人選擇吃點果蔬了事、但若吃不好,營養不夠,免疫力降低,可能導致疾病。
建議:
1、果蔬不能少;多吃點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喜歡誰、南瓜、豆類、土豆及芹菜等。
2、喝點湯開胃:菜湯、肉湯、魚湯、蛋湯等,餐前少量飲用還能增加食慾。
3、蛋白質要有:適當吃些瘦肉、魚、豆奶、雞蛋等。
4、穀物不可少:出汗會丟失B族維生素,而穀類是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忌冷風對著吹
頸椎對著空調吹,易使頸背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頸部持續痙攣、後背酸痛等。
建議:室內空調溫度不要低於26℃,肩背部不要直對著空調,可以搭個披肩。
忌大口喝水
大口快速喝水,水分會加速稀釋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臟負擔。對於冠心病患者尤為危險。
建議:每次喝水別超過200毫升,以溫開水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補水為宜。
忌冷飲不離手
適當吃冷飲可解暑,大量吃會傷身。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粘膜水腫和糜爛。另外,突然使用冷飲,還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忌直接沖冷水
老年人在炎熱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體經過冷水的刺激,會產生心跳加速、血壓升高、肌肉收縮等一系列刺激反應,對心臟、血壓產生不利影響。
忌整天不出汗
出汗既能排走體內毒素,又能調節體溫。
建議:傍晚出門走一走,微微出汗對身體好。
忌飲料代替水
夏天,人體的排汗量和水分蒸發量都大大增加,如果只喝飲料,不喝水,尿液中的代謝物質不能很好稀釋,晶體沉積,易形成結石。而且長期攝入含糖飲容易變胖。
建議:每天喝夠1200毫升以上的水,飲料適度。
忌中午不休息
三伏時節應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最好在24點錢。因天氣炎熱,睡眠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建議有條件最好睡個午覺
建議:午睡以15-30分鐘為宜,午睡後可以輕微活動,喝一杯水,以稀釋血液粘稠度。
忌情緒激動
情緒激動易傷身體。比如生氣時,血壓會上升,臉會漲紅。血管以及心臟部分所承受的壓力比正常情況下高出3倍以上。
三伏天中暑記牢急救「四字訣」
搬:迅速將患者搬到陰涼、通風的地方,使其平躺,為其扇風,解開其衣領。
擦:用冷水或稀釋的酒精幫患者擦身,也可以用冷水淋濕的毛巾或冰袋、冰塊放在患者頸部、腋窩或大腿根部腹溝處等大動脈血管部分,幫助患者散熱。
服:感到不適時,及時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解暑葯,並多喝些淡鹽水。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壓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後的患者,必須在涼爽通風處靜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熱的環境,會引發比之前更嚴重的後果。
中暑急救的三個誤區
1
中暑後要趕快進入空調房
中暑後,應立即離開高溫環境,但不宜迅速到溫度過低的空調房裡。此時,身體抵抗力較低,溫差過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
對策:應該讓體溫逐步下降
2
中暑發熱要用退燒藥
中暑後發高燒很常見。一些人想通過服用退燒藥來降溫,而此時身體處於消耗過度的狀態,藥物代謝可加重身體負擔。
3
中暑後應大量喝水
中暑後,短時間內快速、大量飲水,會引起急性胃瀦留,進而影響消化功能。
對策:採用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過300毫升為宜。
冰粥解暑效果好
如果怕熱,可以喝常溫的涼白開,樸素而養身。如果你能堅持一個三伏天不碰冰飲、雪糕,即使不專門去「冬病夏治」,體內的頑固寒氣也能自己好大半。
尤其是一到冬天就特別怕冷、手腳冰涼的親,記住了哦!
夏天不能吃冰淇淋,不能吃生冷的,但是冷粥來上一碗還是可以的。這個冷粥,不是說加了沙冰的那種,而是經過冷藏之後,恢復到室溫稍帶涼意的粥。
山楂冰粥
山楂冰粥能開胃養脾、消脂益氣,更適合老年人食用。
做法:
1、山楂洗凈備用,糯米洗凈,冷水浸泡 2 小時後瀝干水分;
2、鍋里注入涼水,旺火煮開,倒入山楂,煮 15 分鐘後,撈出山楂;
3、倒入糯米,中小火煮熟,加入冰糖;
4、晾後存入冰箱的冷藏櫃,適時取出後,放至室溫食用。
趕快來分享關注吖


※三伏天:冬病夏治了解一下
※三伏天濕氣最重,試試用3個方法祛濕,堅持1月排出濕毒
TAG: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