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前有個人愛畫馬,畫到吸走馬魂?

從前有個人愛畫馬,畫到吸走馬魂?

北宋的李公麟十分善於畫馬。據說當時有個法秀和尚跟他說:

你作為士大夫,不好好做官,整天就是畫畫,已經很可恥了,你翩翩還喜歡畫馬。

李公麟聽了很惱火:畫馬怎麼了!難道下輩子會墮落到三惡道去嗎?

法秀說:你一天到晚揣摩駿馬的神情、樣子,念念不忘,下輩子必定投胎到馬肚子里去。

李公麟嚇得從坐位上站起來,問大師改怎麼辦。

法秀說:你改畫菩薩就行。

從此以後李公麟再也沒畫馬,改畫菩薩像妙絕天下。

那李公麟畫馬到底有多神呢?北宋附屬少數民族經常把馬作為貢品送給皇帝,說是來表表忠心,知道朝廷不會讓他們空手而回,實際就是來要錢。

養在宮裡的馬自然沒有一匹不是驚為天人的名馬,李公麟經常去觀察、揣摩。據黃庭堅說,有一匹叫做「滿川花」的馬,李公麟畫起來,這批馬就死了,大概是魂魄都被李公麟的筆給吸走了。

李公麟留下來的畫馬真跡,大概只有這一幅《五馬圖》。

第一段

黃庭堅題:右一匹,元祐元年十二月十六日左騏驥院收于闐國到進鳳頭驄,八歲,五尺四寸。

第二段

黃庭堅題:右一匹,元祐二年十二月廿三日於左天駟監揀中秦馬好頭赤,九歲,四尺六寸。

第三段

黃庭堅題:元祐三年閏月十九日,溫溪心進照夜白。

第四段

黃庭堅題:右一匹元祐元年四月初四日左騏驥院収董氊進到錦膊驄八嵗四尺六寸。

注意:「右一匹元祐元年四月初四日左騏驥院収董氊」珂羅版大概沒有印出來。只有「進到錦膊驄八嵗四尺六寸」一行。

第五段

沒有黃庭堅題跋,也沒有李公麟題款。

這裡五馬順序按照網上的珂羅版,但是實際上元代周密的《雲煙過眼錄》和乾隆的《石渠寶笈續編》里黃庭堅題字標明的順序不是這樣,不知道乾隆這些大臣在編《石渠寶笈續編》時是不是直接抄了周密的《雲煙過眼錄》。這裡的順序是1、鳳頭驄,2好頭赤,3照夜白,4錦膊驄,5無。

《雲》和《石》的順序是:

1、鳳頭驄,2、錦膊驄,3、好頭赤,4照夜白,5沒有記載題跋

第六段

黃庭堅題跋:

余嘗評伯時人物,似南朝諸謝中有邊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嘆息伯時久當在台閣,僅為書畫所累。余告之曰:伯時丘壑中人,暫熱之聲名,儻來之軒冕,殊不汲汲也。此馬駔駿,頗似吾友張文潛筆力,,瞿曇所謂識鞭影者也。黃魯直書。

黃庭堅題五馬圖

黃庭堅題跋:

余嘗評伯時人物,似南朝諸謝中有邊幅者,然朝中士大夫多嘆息伯時久當在台閣,僅為書畫所累。余告之曰:伯時丘壑中人,暫熱之聲名,儻來之軒冕,殊不汲汲也。此馬駔駿,頗似吾友張文潛筆力,瞿曇所謂識鞭影者也。黃魯直書。

鳳頭驄局部

好頭赤局部

照夜白局部

唐 韓幹 照夜白 紙本30.8x33大都會博物館,可與這件照夜白對比。

錦膊驄局部

第五匹不是李公麟原作,五馬圖實際是四馬圖

石渠寶笈續編著錄五馬圖

乾隆皇帝在第五匹馬上面做了一段題跋,認為第五匹不是真跡,是後人加入偽作。他認為:

1、第五匹沒有黃庭堅的題的馬名,也沒有李公麟自己的款。畫卷後面有曾紆的跋(珂羅版畫冊沒有印出來),說李公麟畫死了名馬「滿川花」的故事,可能這就是滿川花。

第五匹局部

第五匹乾隆題跋:

前四馬皆著其名與所從來,而此獨逸,豈即曾紆跋中所稱滿川花耶?要非天閑名種不得入伯時腕下,當是後人竄取題識真跡別為之圖,以炫觀者,是以並公麟姓名割去楮尾,更無餘地,亦其證也。御筆。

2、第五圖的真跡和李公麟題款的部分和黃庭堅題的馬名一起被裁掉,可能這件真跡被加上前面四匹馬的仿作,四幅假的馬加一幅真馬帶黃庭堅題和李公麟的款,另一件《五馬圖》被製造出來拿去換錢了。這件第五匹馬仿品加上四件真的也就成了今天的《五馬圖》。

乾隆的御題詩

龍眠手寫五馬圖,一一驥院之英駿。來自於闐或董氈,事擬天馬登歌韻。即今哈薩及布魯。歲市為常無論萬。愛烏更更遠於彼,馬高七尺有八寸。五馬之高不足稱,于思牽來敬以進。育之天閑聊備數,未如上駟調習順。然今老矣逾古稀。那似昔年磬控迅,展圖自愧且自憐,石火光陰速誠信。甲辰新正之月御題。

五馬圖的確攝取了駿馬之神

畫死了馬可能是黃庭堅的誇張,但他對馬的特徵甚至神氣的把握的確讓人驚嘆。那無法憑空就畫出來,說他一直在宮中馬廄觀察、寫生,吃飯走路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時無刻都琢磨馬的神情舉止,那應該一點都不是誇張。

但李公麟的確做到筆筆有來歷。請看四個馬頭的對比,沒有一個是一樣的。

右上第一匹看,是黑頭髮的的馬,中分的髮型,中間下面都是一脖子細而彎。嘴很長。

右下一匹是長發的馬,耳朵往中間豎起。

左上第三匹脖子真粗,簡直跟牛一樣!嘴特短。

第四匹前面髮型中分,後面齊刷刷的板寸,耳朵往往外面翻,和第二匹正好反

一反。

五匹馬的腳也完全不一樣。

第一匹腳跟上毛很長,毛色深。

第二匹膝蓋上有三條很深的紋理,後腳跟白。

第三匹毛色白,蹄子是黑色的,照夜白真的有牛的基因?

第四匹一種毛色,骨感強。

第五匹。

另外請注意,2、4、三匹馬前左腳窩裡都有個點,是印刷問題,還是宮廷馬廄燙上去的標記,誰能告訴我?

第一匹的人物局部

第二匹的人物局部

第三匹的人物局部

第四匹的人物局部

第五匹的人物局部

第五個人物的確衣褶和韁繩等用線不及前面。比如:

還有馬的渲染,有所遜色。

李公麟畫馬只用澄心堂紙?

明代吳升《大觀錄》說《五馬圖》用的是澄心堂紙。澄心堂紙是李後主的最愛,是南唐時徽州地區所產宣紙,從南唐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薄如卵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宋代文人沒有不推崇的,乾隆還仿製過澄心堂紙。

北宋·蔡襄 澄心堂帖

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記載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的跋:

此卷已載雲煙過眼録三百年來,餘生多幸,得獲覩焉。畵于澄心堂紙上,筆法簡古,步驟曹韓,曾入思陵內帑,璽識精明,真神品也。近日摹數本於吳中,自能辨之,子京。

項元汴的跋到乾隆時就沒有在《石渠寶笈續編》中記載了,大概已經沒有了。不過《石渠寶笈續編》記載五馬圖用紙只說是素箋本,沒有說是澄心堂紙。

那麼吳升《大觀錄》和項元汴說李公麟《五馬圖》用了澄心堂紙的根據是什麼呢?

大概是元代湯垕《畫鑒》記載:

伯時宋畫人物第一,耑師吳生照映千古者也。畫馬師韓干不為著色,獨用澄心紙為之,惟臨摹古畫用絹素著色,筆法如行雲流水有起倒,作天王佛像全法吳生。

這就是說,元代湯垕見到的李公麟畫馬只用澄心堂紙,都不上顏色,只是勾線用墨染。這大概是項元汴和吳升說幅畫是用澄心堂紙的根據。

然而吳升《大觀錄》說,人物的帽子皺褶上略微用了點顏色染,所以也不是全無顏色的。

現在我們看到都是黑白珂羅版,原作還沒有現身,就沒辦法來鑒別了。

趙孟頫臨五馬圖

趙孟頫曾經為好朋友周密畫過《鵲華秋色圖》,這個周密見過李公麟的五馬圖,他在自己的筆記里《浩然齋雅談》裡面有記載。

趙孟頫也為《五馬圖》寫過一首詩,趙孟頫的另一位朋友鮮於樞《困學齋雜録》記載了王子慶家裡收藏過李公麟 《五馬圖》,可能就是這幅。

另外,明代《珊瑚網》作者汪珂玉說他的祖父收藏過趙孟頫臨《五馬圖》。

微博:上海怡心齋

以心齋接物,怡心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怡心雅集 的精彩文章:

TAG:怡心雅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