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的我們還是我們,只是有了太多的無可奈何
我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句話:兩情若是長久,又豈在朝朝暮暮。孩提時代尚且無法領悟其意,後來的日子,情竇初開再到逐漸成熟的兩性關係處理, 才感悟這話真真是不貼切的,特別是在當今的快餐時代,時光荏苒,光陰匆匆,事物更易之快,人心更是。再長久的愛戀,也很難敵過時光的蹉跎。
人是萬靈之長,人是奇怪的矛盾體。往往對得不到的,得到了非自願失去的耿耿於懷,逝去的刻骨銘心也好,清淡如水亦好,誰沒有一段過往。在擁擠的街道上,形色各異的人走走停停。而靠著玻璃,失神的攪拌咖啡卻不曾喝一口的妝容精緻的女子;一杯一杯飲下,醉得迷離還在念叨一個名字的失戀男人;被客人催趕著上菜的燒烤攤主,呆愣的目光追隨前方的女人,而她挽著另一個男人巧笑嫣兮……
我想,我現在是過於傷感憂愁的,以至於有這些感慨,或許還帶著些許非主流氣息。在我走出影院的時候,這種狀態或輕或重維持了一周。《後來的我們》自上映後被許多網友詬病,抨擊電影所闡述。《後來的我們》講述的是北漂青年林見清在火車上遇見了同他一樣懷揣夢想的方小曉,相談甚歡後一起在北京打拚。機緣巧合,兩人住到了一起,並也開始了他們愛情的萌芽。他們經歷了熱戀,分開,再重逢。
後來的歌詞恰恰是最好這部影片的應證。影片的後半段,十年後兩人重逢,卻都已不是當初那副可以勇敢無畏在一起的模樣。他們到了酒店,在同一個房間內,相坐而默,只有一句「i miss you」我錯過你了……在林見清老婆孩子打來視頻電話的時候,方小曉已是潰不成軍,衝出了房間。可見不管時間過了多久,是否有了新歡,刻骨銘心深愛著的兩個人要能夠輕易的捨棄掉,很難。
林見清因為創作遊戲而實現了夢想,他的遊戲是為了尋找當初離開他的方小曉,那麼也就可以說沒有方小曉可能也沒有如今成功的林見清,他的遊戲觸動到了千萬網友,引起共鳴,而劉若英導演的這部影片也有此效果。《後來的我們》票房之高,是最好的證明。
我映象很深的有這樣一段情節,兩個人蝸居在一個隔音效果極差的房間里,在他們最窮困潦倒的時候,方小曉對垃圾堆里被人丟棄的一張破舊不堪沙發愛不釋手,央求林見清帶回去,林見清因為房間太小擺不下而拒絕後卻犟不過小曉,於是答應她。方小曉因此而雀躍滿足了很久。對他們來說那個時候呀,愛情無關物質,而是是你跟我在一起,足矣。兩人都愛且深愛,可是最好的我是後來的我,林見清在與方小曉分開後才成熟起來,我改變了我變好了我現在成功了,我還在尋找你呢,可是我不能等你了,太多無可奈何可言。
另外《後來的我們》中還有另外一條線,就是林父的愛。其劇情感動了一眾網友。一生默默的付出,他的父愛是隱忍,是不管林見清做什麼成就高低,依舊是自己放在心尖上的兒子。他輕而易舉的看破林見清的內心,他給方小曉寫信,他裝作不知道林見清帶回來的是另外的女人,他的一生所有喜樂就是林見清安好:我想你好,我不輕易阻擾。親情於我於很多人來說是催淚點,我看到這裡哭得稀里嘩啦。
回到影片本身,一開始統採用黑白的畫面講述,是個與眾不同的表現,也跟林見清一直執著的遊戲設置相呼應。沒有你的時光,我的世界也只有黑白。片內人寂寥,片外人揪心。
除此影片中雖是尚有很多不足漏洞網友一眼看到緊抓不放,但是我們也能夠看到劉若英在一些細節把控得非常到位,敏銳,細膩。在愛情里那些熾熱的、遺失的、抓不住、忘不了的,你總可以從中找到相似的經歷,出現共鳴,感傷,而不能自已。
後來的我們,長大了,懂得了愛情的真諦,再也不是曾經那個傻裡傻氣一心只想著要愛情的孩子了,不斷成長的路上有太多的東西牽絆著我們對真愛的追求,我們只能接受面對然後解決一個個的難題,是的後來我們成熟了,也成功了,可我們依舊還是我們,我也還愛你,只是後來也有了太多的無可奈何。


TAG:故事娛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