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揭開北宋官窯的奧秘!發現它的耀眼之處!

揭開北宋官窯的奧秘!發現它的耀眼之處!

北宋官瓷關於「紋猶鱔血裂冰膚」的藝術特徵的精確提煉和概括,乃來自清乾隆帝讚歎北宋官瓷的一句優美詩句,其言北宋官瓷的瓷釉開片,不僅紋如鱔血,且隨著鱔血紋路的開裂,還同時形成一如冰鎬振冰、冰片瑩瑩的紋裂「冰膚」 的藝術效果。此詩也是乾隆帝鑒賞藝術品的得意之作,對北宋官瓷的藝術特點把握的很是到位,頗顯才華。

北宋官窯粉青釉八棱膽式瓶

能得乾隆帝的珍愛,北宋官瓷的自身品質也必有其出類拔萃之處,這是無容置疑的。這裡暫且不論這種出自帝王手筆的陶瓷藝術,如何先天稟賦有皇家之貴族血統和尊貴的文化烙印,僅其吸收大量傳統的陶藝精華,在綜合當時諸大名窯和窯系工藝優點之上的創造,就足以稱雄陶瓷藝術之林了。

也確實,北宋官瓷出身皇室,自創世以來在中國歷史上唯一沒進入市場上流通的瓷器,也只供朝廷專用,至多賞賜別立功勛的屬臣一、兩件而已,一般臣民非帝王所賜,根本不允許其擁有,無論是多麼大腕的商賈和財主,想要收藏一件,實乃萬萬之難。

(議價)隨緣出價

故北宋官瓷向有「識得官瓷面,江山坐一半」之說,來形容北宋官瓷作品的玩賞和收藏範圍極小,僅局限在帝王將相圈子內,成為一種地位和權勢的象徵。乾隆為此還專門題有「當日官窯禁外用,豈知廟市貨尋常」之詩句,讚歎北宋官瓷廟堂獨享的氣象。

在燒制北宋官瓷具體的操作工藝上,徽宗採取先素燒胎體,然後按特定的工藝,進行完美的多次施釉來追求釉的質感,以其自身凝厚的玉石之美來成就作品的厚重、莊嚴和大氣。如此一來,往複數次的施釉,使得釉層厚度往往大於坯體的厚度,肥美如玉;

不僅如此,在徽宗的審美要求下,北宋官窯瓷器多為質樸無華的素麵,既無精雕細琢的裝飾,又無色彩艷麗的描繪,完全仿照《宣和博古圖》中關於古青銅器和玉器等筋骨挺拔的造型,以古樸的凸凹直棱或弦紋來加強胎體的硬度和表述其自然之美。

肥釉堅胎,在燒制過程中二者的膨脹係數又不相同,胎體的膨脹係數大於釉面,經過高溫煅燒,加之北宋官瓷胎體中的助融元素成分的含量較其它窯口的含量高,這樣釉面在冷卻後自然會開出大塊冰裂紋路,並隨著這縱橫交織的大冰裂紋片,又逐漸破裂出層層疊錯的細密的小冰片,使瓷器在彰顯出萬千天成的神奇圖案的同時,還隱約間折射著鑽石般晶瑩的光芒。這令人觀之如痴如醉、奇美自然的藝術效果,猶如三九嚴冬玻璃窗上一夜間成就的奇妙冰花,如夢如畫,寶光粼粼,溫潤而細膩,彷彿一篇篇無以比擬的美好詩篇和傳說,且抵達了小器開大片的藝術神境。

(議價)隨緣出價

由於北宋官瓷胎體在高溫還原氣氛下,氧化鐵離子在高溫中發生窯變,後經漫長的歲月,氧化鐵離子漸漸滲出,所以才將開片紋路染的猩紅,色如鱔血。這種推論看似頗有道理,其實不然,否則,為何所裂的層層疊摞的細密冰片不呈鱔血之色?難道氧化鐵離子是神機妙算且又懂如何愜人心意的美學精靈?只選擇在大紋路上滲出,而理智的放棄所有細密的小冰片?這顯然是說不通的,經不起人們的推敲,是其未在窯口親自燒制實踐,才會有如此背離客觀經驗的想當然之說。

北宋官瓷的鱔血紋,實際是人為的一道染線工藝,其傳統的具體操作方法是,北宋官瓷作品出窯後,在其開片的第一時間,窯工便將作品投入配好的染料中,使用加熱煮沸的方法染色,因為瓷器所裂的紋片,受熱後便於染料的滲入,這也是對物理學上熱脹冷縮現象的利用,沒有什麼太神秘的技術問題。所用染料的材質,一是用碾磨成粉的含鐵量較高的鐵礦石直接染色;再者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之物,主料為鱔魚血等紅顏料,輔料為石榴皮和茶葉,摻在一起加熱實施染色工藝,瓷器經這種配好的染料煮染,鱔血紋便染成了,撈出來後擦拭乾凈就任其隨便開冰片吧,多多益善,越細密越有情趣。

不過,目前所用的染線工藝,乃一些非傳統的染色方法,工藝更簡單,直接用赭石色國畫顏料或宣傳色顏料,將其塗在瓷器上,然後用干布擦拭進行染線即可,操作方便之極。此外,隨著科技的發展和進步,如今還有配製化學原料進行染色的,其中最簡單的配方分別是高錳酸鉀兌紅糖、墨汁,以及鹼性橙兌紅糖或赭石顏料、墨汁等,反正是怎麼得心應手怎麼來,沒什麼國家或行業標準,但有一點必須共同遵守的是,在染線時,無論用何種方法,均要選擇在瓷器開片第一時間進行操作,否則,開片時間長了亦即行家所謂的「開老了」,再去染線,染出來的只能如哥窯瓷器一樣,成為「百級碎」了,也便沒有北宋官瓷「紋猶鱔血裂冰膚」的藝術神韻了。

哥窯「鐵線金絲」的染色工藝也是如此,使用墨汁也要求在第一時間先染「鐵線」,而後等瓷器紋片開老了再染「金絲」。在具體的工藝上,只要將「鐵線」染在瓷器開老之前即可,「金絲」則可根據要求的細密程度酌時染之。不過,相較於鱔血紋,「鐵線金絲」的細碎紋還是為下,明代學者高濂在其《遵生八箋》中也是這樣評價北宋官窯瓷器的:「冰裂鱔魚為上,梅花片墨紋次之,細碎紋,紋之下也。」

(議價)隨緣出價

清麗的陽光斜射的靜室中,守著一顆平淡的心靈,北宋官瓷的「鱔血、冰膚」,絕對疏淡有致,其朴中見華,美乎其美,將更加神采奕奕地凸顯出北宋官瓷的高貴和典雅。包括官瓷未創世前,曾經在青瓷系列中「為魁」天下的汝瓷,細觀釉面也不過附著一些不見色彩的細密的蟬衣紋,非近觀難以辨識,因缺少這一染線工藝,只能毫無變化的素麵朝天,其紋片當然不足為奇。

藏品簡介:

北宋官窯粉青釉八棱膽式瓶簡介:高26厘米,底徑7.8厘米,口徑2·8厘米。八棱膽式瓶,釉色潤美如玉,紋片錯落有致,清籟幽韻,趣致拔俗,拂之釉面如觸肌膚,握之墜手,令人暢心悅目,愛不釋手。造型古樸,與法門寺地宮出土的秘色釉器型類同,八稜線條流暢,巍然嵩立,大氣偉岸,挺立壯美;土沁明顯,古氣盎然。底足溫潤,鐵足底足未掛釉處呈現鐵黑色,從胎骨里沁出的黃褐色酥潤,黑色顆粒點綴其中,紫金土歷歷在目。器皿口沿邊緣釉薄處由於隱紋露出胎色而呈現紫褐色,淡淡的紫色和淡淡的棕黃色形成紫口。開片漂亮,錯落有致,蟮血紋遍布,美輪美奐。用二十倍放大鏡觀察釉面,淡藍色魚籽粒和褐黑色魚籽粒密布;用100倍放大鏡觀察釉面:大氣泡寥落星辰;小氣泡攢珠聚球般的層層疊疊,如珠隱現;破泡、變色泡、死亡氣泡星星點點和老化冰塊晶體閃爍猶如(聚沫攢珠)般的美韻而聚沫織成小小雲團層,狀如星河。

綜上所述,該瓶是北宋官窯珍品,值得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收藏 的精彩文章:

馬未都:收藏既能致富 也是人生一種享受
36種常見瓷器器型

TAG:陳偉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