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發現1.44萬年前的麵包,比農業早4000年出現!
天下
07-17
據《每日郵報》,一直以來,科學家都認為農業出現後,人類才以穀物作主食並製作糕點麵包,不過最新刊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的考古研究顯示,中東狩獵部落曾於1.44 萬年前就已懂得以野生穀物製作麵包,時間比農業出現早4000年,是迄今最早直接證據證明農業並非製作麵包的先決條件,而且可能是促使日後人類發展農業的起源。
由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與哥本哈根大學學者組成的考古團隊,於中東國家約旦東北的黑沙漠一個約有1.44萬年曆史的遺址里,發現兩個相信屬舊石器時代後期納圖芬文化 (Natufian Culture) 狩獵部落的石制焗爐。團隊於焗爐中找到24塊麵包狀、有孔的炭塊,數量之多令團隊懷疑當年這個狩獵部落於匆忙之中逃離遺址。圖:遺址名為Shubayqa 1。
利用電子顯微鏡,團隊發現到穀物的細胞結構,估計麵包的主要成份是野生小麥、黑麥或小米,經過磨碎、搓麵粉等過程後才焗制,並與歐洲及土耳其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與古羅馬時代之無酵薄餅極為相似。不過,這些舊石器時代麵包實際是以哪種穀物製造,就需要更深入了解。
領導這次研究的考古學家Tobias Richter 指,納圖芬文化的部落正經歷轉變期,會在同一地方逗留得更久,其飲食也在改變,而此前在中東其他地區找到的鐮刀狀石器與石磨,都被視為開始開發植物作為主食的證據,但這次研究卻是首次找到直接證據證明,當時人類已使用野生穀物製作麵包類食品。
團隊又指,成功製作麵包亦可能是人類發展農業,以更方便獲得食物的推動因素。因此考古研究者早就猜測在這裡生活的古人類可能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利用植物,從而在新石器時代引發了一場農業革命。


TAG:魚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