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愛好 > 關於天價茶,茶友有話說

關於天價茶,茶友有話說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門七件事。喝茶,是我們老百姓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而正是這個普普通通的生活茶,竟讓茶葉市場為之瘋狂,天價茶更是層出不窮,諸如「普洱茶」「武夷岩茶」等被央視點名披露,並揭示了消費市場之茶葉價格亂象,問題百出,一起看看各地茶友怎麼說。

茶,樸實而無華

一啜一飲,甘露潤心。

@漂洋過海:價值規律告訴我們,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商品價格都是由價值決定,受供求影響。茶農生產天價茶所花費的時間,和生產其他優質茶花費的時間差異並不大。因此天價茶之所以價高,並不是因為它的價值高,主要還是因為稀缺性導致的供求嚴重不平衡引發的。至於購買天價茶的人,其實並不是真正的茶客。其背後可能是為了推廣炒作,也有可能就是個套路,反正不是奔著喝茶的目的去的,這也背離了我們買茶的最主要目的。在利益的驅使下,相信今後還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天價茶。我們普通茶友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任爾東西南北風,我依舊喝著我的口糧,存我想要存儲的茶品,懷一顆喝茶群眾的平常心,看你們粉墨登場唱大戲!

@酉水:太高價的,只是市場價,供人茶餘飯後。中間的價格才是實秤價,但和你的購買渠道有關。便宜的名山茶就別想著你能有幸買到了,別不好喝還被你壞了名聲。

@邱總:天價不怕,怕得就是假貨。

@sunny:都是利益惹的禍!

@趙強:幸虧不喜歡岩茶,普洱茶千萬別這麼搞。

@like-0824:喝一杯好茶真不易,太多的炒作與做假。

@福的:天要下雨誰也奈何不了。有喜歡淋雨的有不喜歡淋雨的。改變不了天氣只好改變自己。喜歡淋雨的盡情去享受,不喜歡淋雨的或出門打傘或乾脆不出門,就這樣,對茶也是如此。

@默漠:「採摘-倒青-做青-炒青-揉捻-復炒-復揉-走水焙-揚顛-揀剔-復焙-歸堆-篩分-拼配,其中工藝繁瑣,任何一個大師根本就無法獨立完成?敢問大師製作從何而來?只是單純的大師監製、大師簽字嗎?」 這段厲害了,「大師牌」制茶「機器」,制茶效率高、價格貴。有理有據,洞察敏銳。

@老鐵:物以希為貴。岩茶有天價大紅袍。綠茶有天價龍井,天價猴魁,紅茶有天價金駿眉等等。缺貨導至賣方市場,天價就見怪不怪了。

@ying:這理性怎麼回歸呢?一旦打假,一大片人倒下,哪裡有人賣肉桂,哪裡有人買肉桂?媒體還是曝光更多,讓消費者明明白白消費就好了。

@白菜煮清水:拋開某些茶青原料的確是稀有的品種,比如所謂的「大紅袍母樹」以及「西湖龍井18棵御茶」這類的,但是你要知道,這類的茶葉壓根兒就不生產了,比如大紅袍母樹都封采了,哪裡又能產出茶葉?這類的與其叫做茶葉,不如稱之為「傳奇」,誰也摸不到傳奇,所以,就有了借傳奇故事上位的小弟。於是,市場常見的從幾萬到幾十萬的茶葉就登場了。「說身世」「傍產區」「造大師」之類的手法來一套,千把塊頂好的茶葉的價格就立馬飆升到極致了,分分鐘幾十萬一斤很輕鬆。甚至在很多地區,通過茶葉種植,以此套取政府政策資金,比如,某些地方上的接待茶或者走訪茶,你說那茶葉真就值大幾千上萬的?以上這兩種的權且稱之為「名家茶」。

@知乎用戶:天價怎麼出來的?而且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上萬到幾十萬的茶葉都被哪些人消耗掉了?以怎樣的途徑消耗掉了?這就要問問我國特色的傳統文化,中國時至今日依然是人情社會,禮尚往來。既然講人情社會,就必然涉及面子問題,那麼用什麼來體現這個面子的價值呢?當然就是各種名煙名酒天價茶一類的東西,這是中國特色人情社會的硬通貨,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再說說那些幾十萬到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茶葉,這類跟上面講的「名家茶」還是有點區別,這種的也包含一定「名家茶」的功能,但更多的是體現茶葉的金融屬性和收藏潛力,就是炒作,升值,再出手,總會有接盤俠和下一個甩鍋俠。

@莫名:從「傳奇」到「名家茶」,再到「收藏品」,我們國家的茶葉,大面積的出現有產量沒質量,有噱頭沒名頭,有面子沒里子。其實真正拔尖兒的好茶葉,成本算下來,做成零售品,撐死最貴也不過幾千塊 。茶葉這麼多年的發展,從種植採摘到初加工和工藝已經發展的很完備了,產量也是沒得問題,為什麼市場越來越亂越來越讓大家心存疑慮?就是因為太熱衷於講故事和造大師,牛皮吹的太厲害,故事編的毫無新意,大師造的越來越假,行業缺乏誠信背書,整個行業的形象都變成了吹牛皮和假大空,誰還敢放心買茶葉?其實,大部分情況下,花幾百塊就可以喝到做的很精緻很仔細很乾凈的茶葉,沒必要迷信追捧這些傳奇、名家、收藏,真想對很多高高在上的茶行說一句:好好做茶,別再吹牛。(本文經說茶網整理髮布,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好茶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茶網 的精彩文章:

一種茶,喝出百種「味」
古樹茶那麼貴,還有那麼多人喜歡,真相是…

TAG:說茶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