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萬榮驚現北魏汾州刺史薛懷吉墓,為北朝研究增添新佐證

【考古】萬榮驚現北魏汾州刺史薛懷吉墓,為北朝研究增添新佐證

原標題:【考古】萬榮驚現北魏汾州刺史薛懷吉墓,為北朝研究增添新佐證


出土遺物380件(套) 墓誌記述墓主人生平事迹和為官經歷


山西日報記者 孟苗報道:7月13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布萬榮縣北魏大型磚室墓葬考古發掘重要成果,根據出土墓誌證實,該墓主人系北魏末年汾州刺史薛懷吉,葬於孝昌二年(526年)。專家稱,薛懷吉墓的發掘是北朝考古的又一重要發現,出土墓誌記述墓主人生平事迹和為官經歷,再次印證了正史記載,為北魏隋唐墓葬制度、隨葬品研究增添了珍貴的考古資料。


北魏汾州刺史薛懷吉墓位於萬榮縣西思雅村北,系當地村民在澆地灌溉時,發現田地大面積塌陷,磚砌墓室券頂暴露而發現。市、縣文物部門接報後,先後到現場勘察。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運城市文物工作站、萬榮縣文物旅遊局,於2017年8月至12月對該墓葬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發掘確認墓葬歷史上曾多次被盜,且近期塌陷,墓葬遭受嚴重擾亂與破壞,已不復完整。



據介紹,該墓葬全長50米,由墓道、過洞、天井、墓門、甬道、石門、墓室及耳室等組成。墓室內各類遺物、葬具、人骨等四處散布,均失去原位。經初步統計,出土陶質、瓷質、鐵質、銅質、石質等各類遺物共計380件(套)。其中,陶質遺物主要是各式陶俑,完整者不足10件,其餘為馬、羊、雞等陶動物形象及陶碗、陶罐、陶盆等殘片;瓷質遺物有瓷碗底、執壺殘片等;銅質文物有銅簪、銅扣、殘銅環、五銖錢等,均鏽蝕嚴重;石質文物主要是墓誌一合、石槨一副。另外還出土瑪瑙、玻璃質地的珠子數顆等。


薛懷吉墓誌是此次發掘最為重要的發現之一,邊長85厘米、厚15厘米。志文陰刻在青石方格內,每字一格,共26行,滿行26字,正書,共計660餘字。志文主要記述了墓主人生平事迹和為官經歷,薛懷吉曾先後受封北魏鎮遠將軍、恆農太守、益州刺史、梁州刺史、汾州刺史等,北魏正光四年(523年)歿於汾州刺史任上,死後詔贈平北將軍、并州刺史,孝昌二年歸葬故里。



薛懷吉墓形制規模較大,出土文物內涵豐富,為北魏歷史文化及考古研究都提供了重要材料。該墓具有明確紀年,為北朝隋唐時期墓葬斷代提供了又一準確的年代標尺。同時,該墓也是山西南部地區(太原以南)經科學發掘的規模最大的北魏墓葬,時代早、規模大,為北魏隋唐墓葬制度、隨葬品研究增添了珍貴的考古資料。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館員馬昇稱,墓主人薛懷吉正史立傳,附於《魏書·薛安都傳》。北魏河東王薛安都與薛懷吉父親薛真度系從祖兄弟關係,三人均系薛氏家族在北魏時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南北朝正史多存傳記。唐初名將薛仁貴(614年——683年)系薛安都六世孫。薛懷吉墓的發掘及墓誌的發現,再次印證了正史記載,補充了相關歷史信息,對南北朝歷史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價值。

(編輯:尚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重視創新信心的激發效應
山西為學生定製「體育課程表」

TAG:山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