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2017年的ICOs 80%都是騙局
「
由ICO顧問公司atis Group LLC的一項研究顯示,去年的ICOs項目中,幾乎有80%是騙局,至少在交易前階段是這樣。
」
總部位於紐約的Satis Group LLC自稱「最佳ICO諮詢公司」。研究員Sherwin Dowlat與Michael Hodapp聯合公布了一個新的研究方法,可對ICO項目進行分類、評級,它叫做「ICO質量:開發和交易」。
該公司在報告中稱:「到目前為止,超過70%的ICO融資(按美元計算)都流向了高質量的項目,儘管超過80%的項目(按份額計算)被認定為騙局。」
即使是在這個充斥著ICO市場,這似乎也是一個很高的數字。進一步研究這份報告,我們就能發現Satis集團如何定義騙局:
該研究將ICO項目分成了6組:騙局,失敗,流產,縮水,有前景,成功。「根據上述分類,我們發現約81%ICO是騙局,失敗的占約6%,項目流產的占約5%,而上交易所的只有8%。」
研究員把分類中的「騙局」定義為:「任何一個公開過ICO投資信息(包括在網站或社交媒體等發布募資地址等)、卻未履行將資金用於項目研發的義務,以及/或者社區(各大論壇、網站等在線信息)認為是騙局的項目。」乍一看,該定義顯得有些不嚴謹。然而,幾乎沒有哪項研究會去量化「社區情緒」(community sentiment),兩位研究員或許是在嘗試。
而「失敗」的項目指的是,「已經成功籌資,但在整個眾籌完成前就被放棄,以及/或者由於資金不足未繼續、進而向投資者退款的項目。」分類中的「流產」項目也已成功籌款,「但最終沒有在交易所上市,以及連續三個月沒有在Github上貢獻過代碼。」
根據這項研究,在2017年,ICO的代幣的總資金達到119億美元。其中13.4億美元(11%)的ICO資金被用於詐騙,絕大多數被用在了三個大型騙局項目;Pincoin(6.6億美元)、Arisebank(6億美元)、Savedroid(5000萬美元),這三項加起來就有13.1億美元。這表明,儘管許多ICOs是騙局,但與整個行業相比,它們獲得的資金非常少。
網路安全公司Carbon Black今年6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2018年上半年,大約有11億美元的數字貨幣被盜。這家安全公司表示,犯罪分子利用黑暗網路為大規模的加密貨幣盜竊提供便利。據估計,有1.2萬個電子交易市集和3.4萬個與密碼盜竊相關的產品可供黑客利用。
管理諮詢公司普華永道(PwC)和瑞士公司加密谷協會(Swiss Crypto Valley Association)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截至目前,2018年1月至5月ICOs的規模已達137億美元,是2017年全年市場規模的兩倍。
文-BiBiQ


※番茄豆腐燉,美味的特色菜飯,湯泡飯,挑食的孩子可以吃大碗!
※Nova國際義工旅行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