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圭」是一種古代的禮器,其器形為上端呈三角形,身為長方形。其功用主要有二:祭祀方位神的用具和作為身份地位的標誌。前者,是《周禮》所載的「六器」(亦稱「六瑞」,即璧、琮、圭、璋、琥、璜)之一。如《周禮·春官·大宗伯》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宋 滿紅沁谷紋玉圭 長14厘米 寬4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明 白玉四山紋圭 長27.3厘米 寬6.4厘米 厚1厘米 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館藏

明朝初年統治階級大力復興古制,因而明代皇室貴族以持圭為其身份象徵。從目前考古發掘品來看,明代皇帝及其妃嬪、親王都是有圭作為身份標識的。如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館藏有一件十三陵定陵出土的白玉四山紋圭。此圭為白玉質,潔潤細膩。正面刻四山紋,紋樣描金。四山分上下左右,象徵東、南、西、北四鎮之山,寓意「江山在握、安定四方」。出土時放置在萬曆皇帝棺內西端。應是皇帝在大典活動中所持的禮器。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明 青玉乳紋圭 長21.3厘米 寬6.2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又如首都博物館藏有一件北京海淀區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嬪墓出土的青玉乳紋圭,此圭呈青色,表面浮雕乳丁紋,周邊起棱。

或許是受明代社會生活的影響,清代的道教神像也常以持「圭」表示身份,如在北京白雲觀有一尊清代金漆木雕玉皇大帝像,其手中即持一柄「北斗七星紋圭」。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北京白雲觀藏清金漆木雕玉皇大帝像


在《西遊記》第37回「鬼王夜謁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嬰兒」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好大聖,拔了一根毫毛,吹口仙氣,叫聲:『變!』變做一個紅金漆匣兒,把白玉圭放在內盛著……」這裡提到的玉圭與紅漆匣似乎還沒有引起研究者的重視。然而兩件物品卻十分重要,甚至可能作為判別《西遊記》作者的輔助依據。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明 墨玉圭 長29.6厘米 寬6厘米 山東博物館藏

1.白玉圭

小說中稱烏雞國王的陰魂「手執一柄列斗羅星白玉圭」,其形式為「金廂白玉圭」(原文:階檐上真箇放著一柄金廂白玉圭)。綜合這兩句原文,這應是一柄「金廂白玉列斗羅星圭」,那麼它為何物呢?「金廂」似即「金鑲」,應指的是製作工藝,即一周鑲金邊或一周及背面均用金「滿鑲」。白玉指的是材質。我國的玉器自古就以產於今新疆和田的白玉為最貴重者,其他顏色均次之。「列斗羅星」應該是紋飾,即北斗七星紋。故而可知作者描寫的是一柄以白玉質地為材質,並鑲金的,以北斗七星圖案為紋飾的玉圭。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明 白玉乳紋玉圭 長21.2厘米 寬6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2.紅金漆匣兒

「紅金」似指的是顏色,是「匣兒」的主體部分和主要紋飾部分的顏色。根據前述魯荒王墓出土實物,其應是以紅色為底色,以金色為圖案顏色的匣兒。「漆」指的是主要材質。 「匣兒」即「匣」,是用於盛放東西的器具,通常指小型的、蓋可以開合的箱型盛器。

從上述《西遊記》第37迴文字中看,「紅金漆匣兒」是用來盛放「白玉圭」的。這與在魯荒王墓中發現的情況是一致的。可見,《西遊記》中所言以「紅金漆匣兒」盛放「白玉圭」之事,是有本可依的,這樣的行為也是符合烏雞國王作為國君—「王」這一身份的。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戧金雲龍紋朱漆長方形盒 長36厘米 寬11厘米 高7.2厘米 山東博物館藏

3.「紅漆匣兒」與明代社會生活習俗

小說的作者寫到用「紅漆匣兒」盛放白玉圭這一細節時,可能考慮到當時的大多數人是沒有見過白玉圭的,更無從想像「紅漆匣兒」的樣式、體量和圖案等。如何能讓讀者理解和想像紅漆匣兒的樣子呢?作者在經過用心思考後,把當時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物品作為「紅漆匣兒」的替代物融入文中了:

首先,作者將王府內專用於盛放玉圭的「紅漆匣兒」與普通的「拜匣」相混淆。拜匣也稱「拜帖匣」,舊時用於送禮或遞柬帖的長方形小木匣。古時社會等級森嚴,請柬若經由僕役發送,則須放在拜匣之中,以示鄭重。這可通過《西遊記》其他章節中對「匣兒」的多處描述來進行考證和推敲。如第17回:「行者卻吃了些須,復駕祥雲,又去找尋。正行間,只見一個小怪,左脅下夾著一個花梨木匣兒,從大路而來。行者度他匣內必有什麼柬札,舉起棒,劈頭一下,可憐不禁打,就打得似個肉餅一般,卻拖在路旁。揭開匣兒觀看,果然是一封請帖。」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紅漆拜匣 長31.5厘米 寬16.5厘米 高6.5厘米 首都博物館藏

又如第89回:「那怪左脅下挾著一個彩漆的請書匣兒……那怪道:『我往竹節山去請老大王明早赴會。』……行者道:『你去邀著,等我討他帖兒看看。』那怪見自家人,即揭開取出,遞與行者。」

據這兩例描述,「花梨木匣兒」與「彩漆的請書匣兒」都是「拜匣」。而根據後文中孫悟空安排唐僧手持紅漆匣兒覲見烏雞國太子的情節而知,此紅漆匣兒也是拜匣。其次,以社會習俗為內容基礎。明代社會生活中,地位低者去覲見地位高者時手中捧一拜匣是常見的情景。唐僧手持紅金漆拜匣覲見烏雞國太子,是符合明代社會生活習慣的。這也是便於普通讀者理解文意的習俗基礎。而首都博物館收藏的拜匣中恰有民間常用的紅色。


四、關於《西遊記》作者的身份的認識

根據《西遊記》中使用「紅漆匣兒」盛放「白玉圭」這一細節可以推斷出:《西遊記》的作者是知道明代的皇帝和王爺是使用白玉圭的,並且還知道明代王府中如何存放「玉圭」的。而這種存儲方式的細節,恐怕非普通人所能了解到的。故而可知作者應是故意將盛放玉圭的專用紅漆匣兒與普通紅漆拜匣相混淆。由此可以進一步推定作者是王府內的眷屬、僕役或者是其他相關工作人員。而擔任過「荊府紀善」的吳承恩知道這一細節並且將其解釋為拜匣是合乎情理、合乎其日常生活習慣、合乎其文字表達與創作能力的。故,筆者以此為該小說作者身份的重要輔助證據。



原文作者:邢鵬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3月刊《玉圭及紅漆匣兒——用文物解讀<西遊記>系列》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文物解讀西遊記:玉圭及紅漆匣兒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琉璃廠115號·紙讀經典
「趣談歷史」大唐書法迷有多痴狂,「草聖」張旭都被套路了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