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千年南詔德化碑·鑒證歷史的豐碑

千年南詔德化碑·鑒證歷史的豐碑

原標題:千年南詔德化碑·鑒證歷史的豐碑


歷史的豐碑




歷史是自己寫的。

個人也好,民族也罷,毫無例外。


有時那關鍵性的一步,往往使歷史面目全非。


看似偶然,但包含著必然。



天寶戰爭、德化碑,


這是中華民族自己寫下的一筆,


從整個國家來說雖然談不上驚天動地,


卻反映了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一種必然,


那民族凝聚力是任何人所不能動搖的。


太和城,古老的城牆,


千年南詔德化碑,


這裡的每一個細胞都浸透著腥風血雨,


帶著今天的人們走進那氣吞山河的古戰場。



南詔德化碑位於太和城遺址內,有一仿唐建築風格的石亭,碑立於亭內。碑高4.02米、寬2.27米、厚0.60米,兩面刻字,正文3800多字,碑陰1300多字,共計5100多字。碑立於唐代宗大曆元年(公元766年),為南詔清平官(相當於宰相)鄭回撰文,唐流寓使杜光庭書丹。碑文內容,為南詔群臣歌頌南詔王閣羅鳳的功績,著重敘述南詔與唐友好以至失和的情節,表明南詔對唐的友好願望。




史載,公元728年,皮羅閣繼承王位,為南詔第四世王。隨後,皮羅閣統一六詔,建立南詔國,都太和城(今大理市太和村),後又擊敗吐藩,將轄境擴大到全雲南及四川、貴州的一部分。公元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唐朝封皮羅閣為越國公,賜名歸義,入朝於唐,後又受唐玄宗冊封為雲南王。公元748年,皮羅閣之子閣羅鳳襲雲南王位。唐天寶年間,風流天子唐明皇沉迷酒色,奸相楊國忠專權,政治日益敗壞,地方官吏胡作非為。唐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和雲南太守張虔陀對南詔屢增稅役,又對閣羅鳳傲慢無理,激起南詔的武裝反抗。公元750年,南詔攻殺張虔陀,次年打敗鮮於仲通的進攻;公元753年,再敗楊國忠調集的十萬大軍。


詩人白居易用詩句記述了這場戰爭的結局:「鮮於仲通十萬卒,征南一仗全軍沒。至今西洱河岸邊,箭孔刀瘡滿枯骨。」南詔雖然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並不想叛離唐朝。為了表明這種被逼反抗並希望和好的心跡,南詔收殮唐陣亡將士遺體以禮歸葬一穴,俗稱萬人冢,即今之「大唐天寶戰士墓」。同時,又刻石立碑,表明心態。這就是立於大理市太和村的「南詔德化碑」,屬國家一級保護文物,也就是郭沫若詩中所說的「千載遺文」。





南詔德化碑不僅文辭典雅,脈絡清楚,史實翔實,具有說服力,而且書法流利挺拔,瀟洒朴茂,秀逸可愛,加之刻工精美,可稱得上是唐碑中的精品。南詔德化碑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價值,是一塊象徵民族團結友好的物證,為研究唐、南詔、吐蕃(西藏)歷史的重要實物資料。1962年3月4日,國務院將南詔太和城遺址(含《南詔德化碑》)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南詔德化碑釋文>拓片


那遠去的金戈鐵馬的碰撞聲,那腥風血雨的古戰場,全都融進了《南詔德化碑》的字裡行間,讓今天的人們嗅到了那段驚心動魄的歷史。也許太和城真的老了,人們可以看到,歷經滄桑歲月,被風雨無情的侵蝕著,兩條連接蒼山洱海的城牆的遺迹,斷斷續續,時隱時現,似一個風燭殘年的老者,眼睛裡充滿著睿智,在他的眼裡,一切的一切漸次都趨於平靜。




下關風,穿越時空,帶來千年前的問候,龍尾城樓固執默默地站在那裡,聆聽歲月的傾訴。歲月如歌,亦如昨天的雲,被風輕輕撥動,彈奏出渾厚的樂章,在茫茫蒼穹回蕩。聽到了,那是天寶戰爭金戈鐵馬的碰撞聲,帶著廝殺,帶著吶喊,震撼蒼山洱海,震撼人的心靈。



以上文章為《獨有大理》獨家授權。


部分圖片源於網路,如有疑問請與我們聯繫。


《萬人冢》


郭沫若

天寶何能號盛唐?南征一再太周張。


萬人京觀功安在?千載遺文罪更彰。


我愛將軍詩句好,人傳冤鬼哭聲藏。


糊塗天子殃民甚,無怪蒙塵到蜀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上大理 的精彩文章:

TAG:愛上大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