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范仲淹一生未到過岳陽,《岳陽樓記》為何寫得如此酣暢淋漓?

范仲淹一生未到過岳陽,《岳陽樓記》為何寫得如此酣暢淋漓?

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洞庭湖,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座岳陽樓,只是,因人、因事、因情而異。這湖和樓,或許永遠在心裡,但一旦遇到極樂、極悲、極憂、極憤之時,這湖這樓便會在心裡騰空而起,無限鋪開,高高矗立,逼人不敢仰視。

確實,范仲淹壓根兒沒到過岳陽,沒登臨過在他之前也並不是特別有名的岳陽樓。我曾為了這個問題,特意查閱《范仲淹年譜》和《范仲淹全集》,發現唯一記載過他與岳陽比較接近的生活地,就是澧州安鄉,也就是今天湖南常德安鄉縣。范仲淹兩歲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改嫁朱文翰,朱文翰曾擔任過安鄉縣令,范仲淹很小的時候,隨父親在安鄉度過了一段時光,並留下過「書台夜雨」的讀書佳話。

安鄉在洞庭湖西頭,岳陽在洞庭湖東頭,安鄉與岳陽隔湖相望,就當時的情況而言,陸路交通遙遠,洞庭湖又巨浪滔天,騾馬帆船的代步工具,范仲淹是很難去看到岳陽樓的。但在安鄉生活過的他,對於洞庭湖還是應該有印象的,一個小孩子,水是最喜歡的東西之一,小時候在湖邊戲耍戲耍,當十分可能。所以,范仲淹或許一生都沒去過岳陽,沒登過岳陽樓。

那麼,他一生都沒到過岳陽,一生沒見過岳陽樓,為何能在《岳陽樓記》中將四周景物描寫得如此的酣暢淋漓、使《岳陽樓記》成為千古名篇呢?其原因就是政治在文人胸中投影后的反映。我們知道,范仲淹慶在歷三年(1043)牽頭組織了「慶曆新政」,改革吏治,加強軍備,減輕農民負擔,增加國家收入,但由於觸動了當時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改革遭到反對,范仲淹也被貶官放逐。

慶曆五年(1045),「慶曆新政」失敗,57歲的范仲淹先貶邠州(今陝西彬縣),後貶鄧州(今河南鄧州),心情可想而知,非常鬱悶。慶曆六年(1046),同年好友、岳州(今岳陽)知州滕子京寄來一封信,並附《洞庭晚秋圖》,請范仲淹為剛剛重修的岳陽樓寫一篇記。本來一肚子不痛快的范仲淹讀過信後,如同醍醐灌頂,有什麼比在文章中發泄更讓人放鬆的事情呢?

於是,他藉助《洞庭晚秋圖》,把自己心中對改革不成功的憤恨、受貶的屈辱、個人理想、國家擔當全部濃縮在這篇文章中,因為改革道路坎坷,才會有「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才會有「薄暮冥冥,虎嘯猿啼」,因為小人得志、忠臣遭貶,才會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所以,表面寫景,實則寫改革,寫心情,寫抱負,寫怨氣,如是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岳陽本地生活指南 的精彩文章:

TAG:岳陽本地生活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