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酷暑來襲,10位藝術家教你如何防晒

酷暑來襲,10位藝術家教你如何防晒

Romina Ressia《偽裝》,檔案塗料印刷

炎炎夏日已至,惱人的高溫烈日使得防晒成了當下的頭等難題。塗抹防晒霜功效不足,而圍裹防晒頭巾又缺乏美感。別急著抱怨,不如看看藝術家們是如何「防晒」的,這些腦洞大開的「防晒」藝術品或許會為你的夏日防晒計劃增添幾分別樣色彩。

跨越時空的哲學探討

=========

說到防晒,我們可能會想到永無止境的塗抹與遮擋。而藝術家和大多數人一樣,在準備防晒時最先想到的往往是面部。不同的是,日常防晒抗擊了頑固的紫外線,而藝術界的「防晒」卻阻礙了觀賞者的視線。那麼,當精緻畫像中的人物被「藝術防晒霜」模糊了面部,我們又該如何解讀隱藏於其背後真實的一面呢?

Lino Lago《英格爾粉紅》

藝術家Wanda Bernardino的畫作中從來不會呈現出精緻的五官,取而代之的是一抹看上去再隨意不過的白色顏料。其瘋狂的白色筆觸揮灑在畫像面部,給人帶來一絲不安,同時又與身體部位精緻寫實的刻畫形成鮮明對比,充滿矛盾的畫面讓人浮想聯翩。

Wanda Bernardino《孤獨意識》,布面油畫,180×160cm,2015年

Wanda Bernardino《嚴肅的思考》,布面油畫,127×127cm,2015年

Wanda Bernardino說:「我在創作中試圖捕捉一種無法解釋的、無形的、觸不到的不確定感。」在她的畫作中,風景、空間,以及每一個個體都是孤立的,但又在視覺鬆散的畫面中發揮著作用。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她都在探索著每幅單一圖像中所呈現的眾多現實間的相互聯繫。

Wanda Bernardino《拉·查梅斯》,布面油畫,127×127cm,2015年

Wanda Bernardino《沒有理由說不》,布面油畫

粗暴的塗抹雖然遮擋了面部表情,但卻擁有著獨到的美學宣言。藝術家圍繞「時間」與「身份」的概念,展開了一場如文物破壞般的藝術探索。透過被抹殺的面容,我們看到的是Bernardino對於被遮擋的孤立個體間隱約聯繫的追問。而這看似頗具殘缺之感的畫面,往往更易引人深思。

Wanda Bernardino《姐妹》,布面油畫,180×160cm,2015年

而同樣是一場與時間為伴的藝術旅途,藝術家Douglas Coupland將自己的面容鑄成一座七英尺高的玻璃雕塑,將其置於溫哥華美術館外的豪爾街,並邀請人們將嚼過的口香糖貼在雕塑上。日積月累,黑色雕塑被彩色的口香糖覆蓋得面目全非。他稱那些口香糖為黑色絨布上的珠寶,散發著一種醜陋的美。

Douglas Coupland的「Gumhead」簡筆手稿

這件被命名為「Gumhead」的藝術品,在時間的見證下完成了一場對完美面容的摧毀。Coupland說:「我去過很多地方,從未見過人們像這樣齊心協力過。每天開車經過這裡的人們也會來看看進度如何。這個雕塑有八種含義:一張自拍、一個靜物、一幅風景畫、一個社會雕塑、一種行為藝術、觀念藝術和基於時間的藝術。它想成為你的朋友。」

Douglas Coupland《Gumhead》,2014年

不羈的社會審視

=========

同樣是出自藝術家Douglas Coupland之手,這件作品則不像口香糖雕塑一樣輕鬆愉快。在這組被命名為「Deep Face」的「反」肖像作品中,我們看到大尺寸的黑白肖像被抽象色塊遮住了臉部,截斷了柔軟的面部線條的同時向人們展示著充斥於現代社會中的像素、圖像編輯,以及技術性附件等元素。

Douglas Coupland《Deep Face》

這組帶有一絲反烏托邦意味的作品,意在諷刺社交媒體在個人隱私與商業化所有權鬥爭上的弊端。其主要源於Facebook利用面部識別軟體來鑒定所有上傳至其平台的照片的行為。藝術家認為,雖然這類社交媒體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其背後的險惡面仍不容忽視。

Douglas Coupland《Deep Face》

藝術家Shawn Huckins同樣選擇在其作品中對社交媒體進行諷刺。被橡皮擦塗抹後的臉部露出了灰白格子圖案,喚起了人們對手機修圖軟體的熟悉感。而被WiFi圖標遮住的古典油畫肖像則預示著傳統與現代的對立。他以幽默的手法將藝術的威信與社交媒體的隨意結合起來,而這些看似粗俗的創作卻全部由他親自繪製而成。

Shawn Huckins《擦除》,2018年

Shawn Huckins《WiFi污漬》,布面丙烯,81×76cm,2017年

對於現代社會的審視並不局限於此,藝術家Romina Ressia所創作的一系列作品反映了其對當下社會復古情節的反思。時代發展得越快,就有越多的人緬懷過去,並自詡為復古情節,Ressia也是其中一員。熱愛巴洛克藝術的她將古典與現代相結合,以強烈的戲劇衝突感去探索傳統藝術與當代藝術間的聯繫。

Romina Ressia《文藝復興的筆觸》,檔案塗料印刷

也許Ressia的作品會讓人感覺不合時宜。將穿著正統文藝復興著裝的模特照片塗抹得破敗不堪,亦或是將泡泡糖、旱冰鞋等現代物件摻雜其中,都是Ressia樂此不疲的創作方式。而正是這樣突破傳統、令人啼笑皆非的藝術品,揭露了當下社會處於復古情節泛濫與當代文化風靡間的矛盾境地。

Romina Ressia《文藝復興的筆觸》,檔案塗料印刷

Ressia的作品不僅破譯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代碼,還展現了美國波普藝術運動的光輝。幽默的人物場景雖來自傳統繪畫,但又在波點與印花的雕琢下極具當代感。Ressia說:「縱使今天的我們擁有了急速的科技進步,但對於過去美好年代的嚮往仍然在激勵著我,為充滿諷刺且幽默的照片加上一層懷舊之情。」

Romina Ressia《你在掩藏什麼》,檔案塗料印刷

淋漓盡致的情感表露

=========

擋臉究竟意味著什麼?離開了對社會的審視,其實也可以成為抒發情感的一種方式。藝術家Lino Lago的系列作品《假抽象派》,看上去像是在霧氣蒙蒙的玻璃上輕輕一划,看到了窗內人物的些許表情,但又無法確切的感知對方的真實處境。

Lino Lago《假抽象派》,布面油畫,30×40cm,2018年

Lino Lago《假抽象派》,布面油畫,50×40cm,2018年

擁有著深厚油畫功底的Lago並不鍾情於創作古典油畫,在他心中,將畫好的油畫「破壞」後,其才稱得上是一幅完整的作品。在帶有古典意味的油畫或是臨摹成的名畫上進行潑濺、遮蓋、塗鴉,甚至是將畫鋸成兩半,是他的常用手段。Lago正是希望通過這種充滿童趣、粗狂、隨機的方式將自己的情感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而其筆下不夠完整的面部,恰恰給了觀者更多的想像空間。

Lino Lago《約瑟夫·卡爾·施蒂勒之海》

Lino Lago《ON INGRES》

這件同樣被厚重顏料遮住面部的畫作出自藝術家Fabio La Fauci之手。其作品受到抽象表現主義、極簡主義,以及超現實主義的啟發,在抽象幾何與有機現實間搖擺不定。而其作品內在的模糊性又使得其在不同的形式與意義間徘徊,正如那些將面部覆蓋得嚴嚴實實的顏料,令人琢磨不透。

Fabio La Fauci《IS IT YOU》

而事實上,整個創作過程都源於藝術家的潛意識。在Fauci眼裡,其藝術創作從某種程度上講,更像是對於潛藏在內心深處的恐懼與情感的宣洩。

Fabio La Fauci《IS IT YOU》

自學成才的藝術家Henrik Aarrestad Uldalen以同樣的方式進行著情感的宣洩。其以現代的方式呈現古典具象繪畫,探索著生活的陰暗面。其畫作中透露著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而並置其中的,又不乏脆弱的美感。作為具象畫家的他,關注的一直是情感內容而非敘述。他將厚重的顏料揮灑於人物面部,宣洩著內心的渴望與孤獨。

Henrik Aarrestad Uldalen《洪水》

目的單純的缺憾之美

=========

對臉部的塗抹與遮蓋有時也可以是對完美單純的否認或是對殘缺的讚美,藝術家們試圖用自己的作品證明著:不完美的面容或許也可以很迷人。年輕的新媒體藝術家Giacomo Carmagnola創造的數字故障藝術(Digital Glitch Art)圖像詭異、充滿靈氣,古典雕塑與老照片被他改造得面目全非,喚起了人們對於厚重歷史的記憶。

Giacomo Carmagnola《CALIGULA》,2015年

Giacomo Carmagnola《RBN》,2015年

而藝術家本人對其創作的解釋卻酷到沒朋友,Carmagnola說:「我只是被故障藝術深深吸引住了,並不想上升到一個哲學的或者更高的層面。我只是喜歡這種單純的視覺愉悅感。」

藝術家Giacomo Carmagnola的作品

追求單純殘缺之美的藝術家並不止Carmagnola一個,藝術家Chad Wys也是其中一員。塗抹顏料、貼硬紙片、覆蓋馬賽克與運用圖片模糊軟體,都是其破壞肖像面部的常用手段。

Chad Wys《對一位弗蘭德女孩的研究》,紙上混合介質,2016年

令人吃驚的是,藝術家對其作品的解釋再簡單不過。Chad Wys稱:「我並不想在作品中留下詩意,我想說的是,極致的完美對任何人或藝術家來說都是觸不可及並且不必要的。」

Chad Wys《打破1》,紙上繪畫,2012年

對完美的否定以及對缺陷的欣賞使得Chad Wys創作了一系列破壞性的作品,而正是這些面部模糊不清的作品令他感到愉悅。

Chad Wys《在皮膚上排列57》,數碼印刷,2016年

同樣對殘缺之美極盡痴迷的藝術家還有Urs Fischer,反對完美的他創作的作品大多平衡失調。他那被切開的雞蛋覆蓋住面部的作品十分有趣,無論從創作手法還是目的上看都流露出模糊感和殘缺美

藝術家Urs Fischer作品

Urs Fischer的主要樂趣便在於創造與破壞材料,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虛假與現實的聯繫。而從某種程度上講,殘缺與虛假的景象反而保留了進一步進化的潛力。曾有人調侃說,喜不喜歡Fischer的作品,完全取決於你對雞蛋是否熱愛。

藝術家Urs Fischer作品

藝術界的「防晒」所遮擋住的並不止單單一張美麗的臉蛋那樣簡單,其背後隱藏的是藝術家們對於我們所身處的時代與社會的反思,亦是情感的宣洩口與偏好的儲藏室。而藝術的「防晒霜」擋住的是愚鈍的目光與麻木的心靈,滋潤的卻是藏匿於浮躁與繁華城市中的內心凈土與脆弱靈魂。

[監製/齊超]

[編輯、文/臧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三千世界尋求真愛,滿是花式下腰抱的《炮灰攻略》有點意思!
這位徐崢「背後的男人」,憑什麼有45萬人在為他打call?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