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病友圈」成騙子聚集地:10個病友7個托兒

「病友圈」成騙子聚集地:10個病友7個托兒

科技發展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溝通交流靠「群」,了解近況靠「圈」,通過網路就能輕鬆連接五湖四海。

在網上搜索「病友群」,會出現幾十萬條結果,貼吧、QQ群、微信群、網路社區,花樣繁多,幾乎涵蓋所有病種。

得了同種疾病的病友聚在一起交流經驗、抱團取暖,本是好事,但由於種種原因,「病友圈」的弊端漸漸顯現,甚至出現「10個病友7個托兒」的傳言。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採訪權威專家,帶你了解「病友圈」這個複雜龐大的神秘組織。

受訪專家

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 常章富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教授 雷閩湘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糖尿病病友俱樂部」負責人、內分泌科護士長

吳遼芳

「病友圈」成騙子聚集地

吳女士是位糖尿病患者,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剛加入某糖尿病患者微信群時她特別開心,有找到組織的感覺。病友們討論熱烈,有分享治療經驗的,也有互相安慰的。

但一段時間後,她的情緒開始被群里消息影響。她舉例說,有天半夜,一個糖友小姑娘在群里訴苦,她跟男友在一起五年,因查出糖尿病,男方父母堅決反對兩人在一起,雖然抗爭很久,最終還是敵不過「父母之命」。

看到小糖友的遭遇,吳女士心裡很難受,不停為其加油打氣,自己整晚都沒睡好。吳女士的「病友圈」里,時不時地就會有負面情緒出現,甚至讓她對治療喪失信心。「後來我把負能量的群都退了,生活清凈了許多。」

「病友圈」里不乏熱心人分享治病經驗,但也可能好心辦了壞事。在「天涯論壇」的「腫瘤科」貼吧里,有篇點擊量過兩萬的文章。作者的媽媽是肝癌晚期,醫生說不能開刀,化療也許能多活幾個月。

於是作者在網上買了中醫書籍,自擬藥方,以求延長母親壽命。他先後換了四五個方子,其中包括從病友那兒打聽來的偏方,並將用藥過程詳細記錄下來,供網友參考。方子里有幾十種中藥,甚至還有「無名植物的枝條」。

網友相勸:「你用毒性較大的藥材『以毒攻毒』,是否增加肝臟負擔,加重病情?」但也有網友說,原打算住院治療的,現在猶豫要不要試試作者的方子。

「病友圈」還藏著不少騙子和醫托。某糖友網上社區設有「網站黑名單」,短短10天內就有60多個帳號因發布廣告或違規內容被永久封號。在一些管理不嚴的病友群里,騙子依舊張狂。

百度貼吧中,一位名為「劍指不治」的網友,自稱「老甄」。

他在帖子中稱:「西醫治療糖尿病只會讓糖友對藥物產生依賴,治療時間越長就越難康復。」老甄建立了一套「革命性的新理論」:「血液異化是疾病之源,糖尿病與血液黏稠度和顏色有關,治療不應以降血糖為準,而應以血液清亮鮮紅為目標。」

根據他的理論,堅持「吃葛根產品、喝水、叩打」就能治癒糖尿病。為證明這一理論,老甄列出很多「真實案例」,文尾還不忘寫上公司的信息——北京羲正科技有限公司。

記者查詢這家公司發現,其法人為甄聯河,企業經營範圍只有技術諮詢、技術服務、銷售食品,不能提供醫療服務。有患者在接受老甄治療後,血糖忽高忽低,有時甚至高達21.3,此後出現腿部浮腫、渾身無力、視力模糊等癥狀。但在老甄口中,這些統統被歸為「排病反應」,並建議患者服用「呋塞米」消腿腫。但呋塞米是處方利尿葯,說明書中註明了「糖尿病患者慎用」。

江湖郎中常耍5大花招

「老甄沒有行醫資質卻讓糖尿病患者停掉胰島素,還開處方葯,實在出格。」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常章富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中醫將糖尿病歸類為消渴病,葛根雖能生津止渴,對緩解輕症消渴病有一定作用,但藥力較弱,單憑一味能緩解癥狀就很不錯了。

從老甄的「血液異化說」可以看出,他不懂糖尿病致病機理,糖友被其「治療」後出現的身體反應,很可能是糖尿病併發症,或對藥物過敏,繼續下去會很危險。

常章富提醒,招搖撞騙的江湖郎中常耍五大花招,多數人不具備醫學知識,容易上當。

花招一:激化矛盾

通過個案或捏造事實攻擊對立方,將受騙者拉到同一「戰線」上。

花招二:販賣焦慮

用堅定、強勢的語言營造焦慮、恐怖的氣氛。

花招三:偷換概念

將真相和謬論混雜,灌輸給受騙者。

花招四:誇大宣傳

將產品形容得天花亂墜,宣稱能根治疾病。

花招五:打感情牌

用「曉之以情」來擊破受騙者最後防線。

面對這些騙術,消費者應保持警惕心,不要輕信。

常章富強調,江湖郎中最愛把中醫藥當作騙人工具。中醫講究辨證治療,每位患者的致病原因、嚴重程度都不相同,治療手段和用藥也有差異,尤其是老人、兒童和肝腎功能差的人,選擇藥物更應謹慎,不能從書上抄個方子就用。

一些名醫名方中可能有藥力較強的藥物,以治療嚴重、頑固疾病,但其用量、煎藥都有講究,擅自使用易出問題。有些患者出於好意,將自己用著見效的藥方推薦給病友,是不可取的。

醫院建「群」最靠譜

「病友群」的這些弊端不僅影響患者,還讓一些醫生漸漸失去助人的積極性。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醫生感嘆道,他曾加過幾個病友群,希望利用業餘時間幫助一下患者,結果發現這些病友群有一部分是「莆田系醫院」建立的,管理員號稱是某醫院某主任,事實上都是冒牌貨。

我說幾句正規的治療原則,馬上就被踢出群。」還有一部分是病友自己建的,每天群里發幾百條消息,你發出去的有用信息迅速就被淹沒了。「既不賺錢,又不賺吆喝,專業人士都不加這些群,沒勁!後來我就一一退出了。」

令人欣慰的是,很多醫院、科室為給患者提供更好服務,紛紛建立了病友俱樂部、病友群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雷閩湘教授表示,這些組織是病友間交流的平台,也為患者提供系統教育,有利於提高其依從性,更好地自我管理。」

「相較於企業或患者組建的病友群,醫院建群更具專業性;相較於醫生個人的病友群,醫院建群在管理方面更完善。」中南大學湘雅醫院內分泌科護士長吳遼芳是該院「糖尿病病友俱樂部」的負責人,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他們的俱樂部定期給患者授課,包括內分泌、心理、中醫等內容,還為病友提供便利,包括醫生諮詢、開檢驗單等。

她推薦患者們加入各大醫院成立的病友俱樂部,由於是純公益性質的,患者入會不需繳納任何費用,舉辦的活動上也不做任何藥物宣傳,且有嚴格的紀律和管理。在拉新患者進群時,管理人員會反覆強調紀律——只許發與疾病相關的內容,如違反一律踢除。

本期編輯:劉雲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徐文婷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每種暈車藥都有特長,記住以後再也不用怕乘車了
據說關注這些號的人,越活越健康了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