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世上非常稀少的古錢幣之一,有的在市場上未必能看不到

世上非常稀少的古錢幣之一,有的在市場上未必能看不到

稀有古幣,機制幣

秦貝幣至民國花錢,有鑄幣錢模及雕母錢,金、銀、銅等不同材質錢幣。以下為古泉節選部分:

戰國 圜錢「離石」一枚,直徑:37.1mm,文字挺拔,內外廓清晰,猶如初鑄,品相所知最美罕見

離石,見《史記·趙世家》,在今山西離石境,其地最後入秦,據云夢秦簡《編年記》:秦昭王二十六年攻「離石」,在公元前281年。

戰國 圓足布「離石」背「五十」一枚,高:53mm,上美品

王莽「小布一百」一枚,高:35.66mm,銅範版,文字犀利,極美品

王莽 「貨布」「大布黃千」母範二件

尺寸分別:73.72x70.17x7.94mm 83.06x82.47x12.46mm

貨布范方形,內置陽模貨布正反面,底面光素;大布黃千范,內置陽模大布黃千正反面,底部鑄有陽文銘文;兩件製作工藝考究,形制規整,銅質精良,存世罕見,是王莽時期鑄幣重要的實物極美品。

五代 「元口元寶」一枚,直徑:22.01mm,首次發現,右側文字未釋讀,銅質、形制、鑄造風格角度觀察,五代貨幣無疑,極具研究價值,僅見品。

元 八思八文「大德通寶」一枚,直徑:32mm,厚:3mm, 極美 珍品。

元代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傳五世十一帝,歷時九十八年,其疆域遼闊之極,史稱「東盡遼左西極流沙,北逾陰山南越海表,漢唐極盛之時不及也」。元代主要通行的是紙幣,銅錢的鑄量並不是很大,有漢文和八思巴文兩種錢文。八思巴文由元朝的國師「八思巴」所創建,並由此得名,元世祖忽必烈在全國範圍內強制推廣八思巴文並鑄行了八思巴文書寫的「至元通寶」。八思巴文雖然看起來像方塊字,但實際上卻是一種拼音文字,錢文上的每一個「字」是由若干個字母拼合而成。元世祖之後,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皆有鑄錢,但鑄量極小,異常罕少。繼成宗之後,武宗鑄造的八思巴文「大元通寶」則傳世較多。「大德」是元成宗的第二個年號,共使用十一年,成宗繼世祖之後,作為守成之主,垂拱而治,史稱「元之治以至元、大德為首」。此枚八思巴文「大德通寶」通體薄銹,藍綠之間,相映成趣,且銅性極佳,音色宛然,觀近年來所面世之別品,皆難出其右耳。

元 八思八文「大元通寶」母錢及流通錢折十型二枚,直徑:42.34mm,厚:4.4mm、直徑:41.5mm,厚:3.95mm,母錢字口規整犀利,穿廓深俊,製作精良。極美品。

金 「泰和重寶」篆書折十型一枚,直徑:45.3mm,厚:3.5mm, 五彩光,極美品

明 「洪武通寶」背「五福」一枚,直徑:40.78mm,厚:3mm,極美品

清「乾隆通寶寶泉」中穿大樣背滿文出頭寶雕母一枚,直徑:29.03mm,上美品附錢卓先生制拓。

清「光緒通寶寶源當拾」未開穿雕母一枚,直徑:30.75mm,厚:1.85mm,銅質如金,刀法精湛,極美品

雕母是按照朝廷規定的規範形勢把它雕刻出來面、背要求很嚴格而且是請當時最有名的書法家或者是皇帝本人來寫錢文。這種手工雕刻的母錢叫「雕母」亦稱「祖錢」經審核通過後作為鑄造母錢之用。我國自唐代以來就採用翻砂法鑄錢。最初用銅、錫、牙、木等材料精心雕刻的母本即為「雕母」。鑄錢時用雕母作模翻鑄母錢。雕母,錢文精美,字口深峻,每個字的書寫非常清晰,絕無粘連模糊。而且筆畫比同版本的流通錢要細瘦從細部看還保有手工鏤刻痕迹。傳世可見歷代銅質雕母多種。雕母形制稍大,銅質精良,雕工細膩,輪廓峻深,文字纖勁是為古錢中至珍之品。光緒雕母中,以小平者存世為多,當十雕母雖有少許存世,但皆集中為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所收藏。上博以李偉先捐贈為大宗,國博以張炯伯舊藏為基礎,如今民間所藏者,僅有寥寥數品。此枚「光緒通寶寶源當拾」大寫未開穿雕母錢是同類錢幣中的珍稀品。

清「咸豐元寶寶泉當五百」一枚,直徑:55.96mm,厚:4.53mm, 極美品

趙權之舊藏

清「咸豐元寶寶源當千」一枚,直徑:62.53mm,厚:4.52mm, 極美品

清鎏金「長命富貴福壽」雕母一枚,直徑:47.81mm,極美品珍罕附孫仲匯先生拓片

清蘇爐「順豐大吉滿載而歸」花錢一枚,直徑:45.92mm,上美品

一個充滿正能量的平台——每日編輯正能量!

來源:書畫傳統文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2018春季清代瓷器拍賣價格最少都在七位數!

TAG:書畫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