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從未名湖畔到西陲第一鄉

從未名湖畔到西陲第一鄉

「年輕人就應該干點年輕人該乾的事!」7月10日,在北京大學2018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校友代表、新疆阿克陶縣皮拉勒鄉黨委書記鍾梓歐將他赴新疆前老師的臨別贈言送給在座畢業生。

從祖國最西部邊陲的帕米爾高原再回到曾經學習奮鬥過的未名湖畔,4年的基層工作經歷讓鍾梓歐得到錘鍊。「希望有更多的北大人投身到脫貧一線、邊疆一線,讓北大的精神與情懷永遠綻放在祖國大地上。」鍾梓歐說。

一次又一次選擇,只為能到邊疆最基層

「畢業就意味著選擇,選擇從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鍾梓歐是2014屆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畢業生。4年前的那個夏天,鍾梓歐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畢業了,是留在北京還是回老家重慶?抑或選擇一個不一樣的環境就業?選擇題一個接一個擺在他的面前。

就在他遇到這個選擇難題之前的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召開,新疆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新機遇。經過認真思考,鍾梓歐決定到地處祖國西部的新疆、到最基層,將其作為自己人生的新起點。

一個選擇之後,往往緊跟著來的,是一連串「選擇」。

畢業後,鍾梓歐來到烏魯木齊市,他原本可以在這裡擁有一份安穩而令人羨慕的工作。然而,鍾梓歐很快發現,這裡離他心目中的基層還有距離。

這時候,他又作出了一次選擇:來到南疆四地州之一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黨委機關工作。不要說對於一個從北京來的大學生,即便在新疆,這裡也被認為是很基層了。

在鍾梓歐看來,這還不是他心目中的最基層。在機關工作期間,鍾梓歐不止一次向領導表達了自己希望到最基層的想法和願望。

他的選擇和堅持感動了領導。鍾梓歐如願以償,去了阿圖什市阿扎克鄉任副鄉長。

「內心十分興奮和激動。」這是鍾梓歐得知自己能去最基層時的心情。

最基層,在很多人看來,就是艱苦的代名詞。畢業前那段時間,鍾梓歐常常把「我要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個口號掛在口邊。對鍾梓歐來說,他心裡知道,這不僅僅是口號,更是一份擔當、一份責任。

「選擇很難,但經歷風雨之後彩虹會更美麗。」畢業4年後,鍾梓歐回到母校北京大學將自己選擇到最基層的感悟分享給即將走出校園的學弟學妹。

腳底踩泥之後,心裡才會更踏實

如願來到最基層的鐘梓歐,在阿扎克鄉工作了兩年後,來到有著「西陲第一鄉」之稱的烏恰縣吉根鄉,任鄉黨委書記。

到任吉根鄉黨委書記不久,鍾梓歐就為老百姓辦了一件多年都沒能解決好的事——讓哈拉鐵列克村的老百姓吃水不再難。

經過實地調研,鍾梓歐決定在高原上架一條自來水管道,通往哈拉鐵列克村。很多人一聽要在高原上架設一條自來水管道,紛紛搖頭表示工程很難實施。

鍾梓歐沒有被困難嚇倒。他將原本給鄉政府聯合辦公樓配套的自來水管網,轉給了距鄉政府20多公里的哈拉鐵列克村。

管網安裝到了村裡,老百姓喝上了自來水。而包括鍾梓歐自己在內的鄉黨委、政府的工作人員,則需要自己拎著水壺,到100米外的食堂去打水。

吉根鄉是邊境鄉,邊防建設就顯得尤為重要。每天顛簸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域高原上,氣候變幻,道路艱險難行,還有數不盡的沼澤深淵與常年積雪,每前進一步都感覺異常的艱難。但是,鍾梓歐只要一想到自己在履行著為國戍邊的神聖使命,他的內心便由此而來一股精神力量。

最終鍾梓歐克服重重困難,完成了吉根鄉100多公裡邊境線的建設任務。

工作在基層,脫貧無疑是重大責任。鍾梓歐一直在思考,這麼艱苦的地方,老百姓脫貧靠什麼?

帕米爾高原風光獨特,克州也被稱為「萬山之州」,90%以上的地區為山區。這裡群山聚首,是天山與昆崙山交會地,這些都是很好的旅遊資源。鍾梓歐下定決心,大力發展旅遊業,利用「西陲第一鄉」的優勢,打造「東嶽觀日出,西極看日落」的特色旅遊品牌,建設「最後一縷陽光」觀景平台等系列景點。他開發帕米爾高原特產,讓更多人轉移到旅遊產業上來,使牧民真正實現「守邊不離鄉、致富有保障」的目標。

「基層很苦,但腳底踩泥之後心裡會更踏實。」這是鍾梓歐在基層崗位上打拚之後,說出的心裡話。

鍾梓歐上任吉根鄉黨委書記一年多,全鄉三分之二的貧困戶就實現了脫貧。

讀懂祖國之後,人生才會更精彩

「我選擇到邊疆基層工作,是因為我知道這裡需要我。」這是鍾梓歐在「讀懂祖國」後的選擇。他知道,邊疆需要人才,基層需要人才。

這幾年,吉根鄉來了不少年輕人,他們同鍾梓歐一樣,都抱著到基層奉獻青春的想法。這些年輕人,帶著夢想來到基層,然而基層的艱苦、現實的困難,與他們剛跨出大學校門時的美好想像,形成了不小的落差,對自己當初的選擇產生疑惑。

2014年,一名下基層的大學生表示,自己在基層乾的都是小事,浪費了自己的大好青春。得知這位大學生的想法後,鍾梓歐沒有責怪他,而是耐心開導說:「在基層,小事都是大事,為老百姓服好務,為國家分憂,就是自我價值的最大體現。因此,在基層付出美好的青春,是值得的。」

多干實事,是鍾梓歐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既然來到基層,最重要的就是要為老百姓辦實事,解難題。

鍾梓歐見不得村幹部來鄉里開會,當甩手掌柜,空手進空手出。他上任吉根鄉黨委書記後,要求村幹部們參會都得帶好紙筆,認真聽、詳細記,把安排的工作回去後一條條、一項項抓落實。

務實的會風,讓村幹部們明白,這個年紀輕輕的小夥子是個踏踏實實幹事的人。

在阿扎克鄉工作期間,他兼任鐵提爾村第一書記,經常跑村入戶,聚焦脫貧攻堅,圍繞地少人多難題,爭取資金支持,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探索「土地託管+勞務輸出」發展模式。2017年9月,鍾梓歐轉任阿克陶縣皮拉勒鄉黨委書記。到任後,他迅速熟悉鄉情村情,全力推進社會穩定、脫貧攻堅、基層組織建設等各項工作,依然幹得熱火朝天。

不知不覺,鍾梓歐已來到邊疆工作了4年。談到當初的選擇,鍾梓歐說:「我越來越慶幸當初自己的選擇,越來越強烈感覺到,遠在邊疆更能讀懂祖國,融入群眾才能汲取力量,紮根基層方能行穩致遠。」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7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英國成土耳其學生留學首選國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