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資陽市雁江區:信息化帶動生態教育

資陽市雁江區:信息化帶動生態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金石,生態教育是辦有質量教育的催化劑。」談到資陽市雁江區教育改革的成功之處,雁江區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劉緒國提到最多的兩個詞便是信息化和生態化。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地處川中丘陵地區,是西部典型的「吃飯財政」,全區有人口110萬人,公民辦學校239所,在校學生14萬多人,在職教師7000多人。2014年全區沒有一所學校實現「三通兩平台」,教育面臨諸多矛盾和困難。面對如此困境,雁江區教育局成立專門的課題組,組建專家團隊,認真查找制約學校和教育發展的原因,剖析其中存在的問題,並且對症下藥,逐步解決問題。如今,雁江區已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台」項目建設,全面完成教育資源和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實現了在線課堂、雲課堂的創新嘗試與推廣應用。

轉變觀念,保障投入,營造教育信息化環境

針對教育面臨的矛盾和困難,解決的開端便是要轉變教學觀念,改善教育環境,創設尊師重教的教育生態環境,以教育信息化為突破口,將教育信息化建設作為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金石,推進雁江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劉緒國認為,教育信息化實踐的過程中,首先要轉變學生、家長、老師對於傳統教育的觀念。可口可樂希望小學校長談道,信息化建設讓農村邊遠學校和城市學校一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尤其是課堂實時直播、遠程互動等活動的實施,讓孩子們長了見識、教師們提升了素質,打破了城鄉教育的壁壘。鄉村教師通過三通兩平台的搭建可以與專家對話、與名師同行,同步直播課堂、雲課堂等優質教育資源成為了鄉村教師最需要的教育養料。

面對信息化教育需要大量資金注入的難題,雁江區提出要堅持「用明天的錢辦今天的教育」,在財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雁江區通過向上爭取項目、區級財政匹配、引進社會資金等方式籌措教育建設資金1.75億元,為順利完成教育信息化項目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為高效施工,減少浪費,節約成本,首先確定了2所樣板學校進行試點,結合掛網公開招標的形式,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北京中標的企業對技術實力和履約能力進行全面考察,教育信息化網路招標進行了三次公開招標才最後落地。

教育信息化與生態教育相輔相成

「生態教育」包括「教育的生態」和「生態的教育」。「教育的生態」是指舉全區之力興辦教育,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氛圍,教育環境寬鬆和諧。「生態的教育」是教育去功利化,遵循教育規律,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照顧學生差異需求。

在生態教育建設中,雁江區將教育信息化作為手段,將生態教育作為歸宿,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緊緊圍繞「外環境、內環境、課程、課堂」四方面進行全域推進。

雁江一小教師魯輝提倡生態教育,認為學生的學具有生長性,教師的教也應該具有生長性。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強化理論的實際運用。實施小老師計劃「QQ電視台」,由學生和家長在QQ群里發教學視頻,微課安排,該電視台每周一到六晚上7點到9點按時播出,期末全班評選十名「優秀小老師」。結果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班級平均分由70漲到78,年級排名也上升到了第五。電視台體現了生態教育自主共生、競爭平衡、差異統一、多樣規範、發展開放的生態教育理念,信息化教育作為了更好的手段,讓生態教育得以更好的體現。

信息化與生態化雙管齊下,使得全區學校教學優勢凸顯,現已建成省級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2所、市級現代教育技術示範校6所。2017年,資陽中學被評為全國文明校園、馬鞍九義校被評為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中國教育報》2018年07月17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思想前沿:智能時代教育發展之道
大數據填志願熱給我們提了什麼醒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