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入伏!今年三伏天「超長待機」,最難熬的40天來了

今日入伏!今年三伏天「超長待機」,最難熬的40天來了

今日入伏

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卷雞蛋。

頭伏,正是吃餃子的日子。

炎炎夏日裡,餃子蘸香醋,想想都讓人食指大動。

頭伏為什麼要吃餃子?

伏天里人的胃口往往,吃不下去東西,而餃子在傳統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此外,過去頭伏之時恰逢麥收不久,家家有糧,就利用這個時候享享口福,又有「好吃不如餃子」之說,因此餃子自然成為首選。所以人們在「頭伏」吃餃子,希望能平安度夏。

更重要的是,「頭伏」吃餃子,再喝上熱乎乎的原湯,發一身汗,有驅散盛夏「毒火」,彌補悶熱天氣體力消耗的作用。

聽完好消息,下面這個消息有點……


高溫、濕熱,又沒有小長假可以外出避暑,三伏天可以說是一年中最難熬的時段。

尤其是今年是一個長達40天的三伏天。(今年為什麼會這樣?請翻到文尾看答案)

還好,北京有一些號稱「小西藏」的地方,那裡常年最高溫不超過30℃,即使在炎炎夏日,也是一派清涼。

三伏天去這些地方避暑,再好不過了。

長峪城村

位於:昌平區流村鎮

特色:這裡海拔較高,夏季清涼,空氣常年清新,還有美食豬蹄宴,有可供徒步的木棧道、有北京海拔最高的長城——高樓、有遠近聞名的長峪城社戲(可預約)。

此外,昌平區還有延壽鎮黑山寺村,湖門村等,以其獨特的山中小氣候,成為避暑好去處。

洪水口村

位於:門頭溝區清水鎮

特色:北京最高峰靈山腳下的知名民俗村,由於海拔較高,這裡夏天不但不用開空調,晚上甚至需要蓋棉被。全村發展民俗旅遊,幾乎家家都是民俗戶,吃飯、住宿較為方便。距離靈山主峰僅僅12公里。

此外,門頭溝區還有齋堂鎮爨底下村、靈水村、柏峪村等。值得一提的是妙峰山鎮水峪嘴村,當地村民利用山洞建起了避暑的主題酒吧,夏日裡洞內溫度在20℃左右。

遙橋峪村

位於:密雲區新城子鎮

特色:村子位於遙橋古堡內,遙橋古堡是北京市周邊唯一一座保存比較完善的明代古堡。現在古堡內住著當年駐守邊關將士的後裔,大部分為民俗旅遊接待戶。附近有有霧靈西峰,雲岫谷,遙橋峪水庫、遙橋古堡等景區。

此外,密雲區還有新城子鎮大樹窪村、吉家營村、花園村等村子,因為海拔較高、地處深山,也是避暑納涼的好去處。

除了上述地方外,懷柔喇叭溝門、延慶千家店、平谷金海湖、房山蒲窪等地,也是較為知名的避暑勝地。

溫馨提示

眼下北京已經進入汛期,加上正值旅遊高峰,公眾出行需注意安全,密切關注氣象部門權威發布的天氣預報預警和災害防禦建議。

近期降雨頻繁。如遇陰雨天氣,請避免前往山區等地質災害風險大的區域,遠離河道等低洼地帶。

入伏後養生注意事項

1、防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進入高發期。平時注意多喝水,家庭中可常備一些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防暑解暑、調理腸胃的中成藥,以防萬一。中暑後如果癥狀比較嚴重,出現虛脫、昏迷,可掐人中幫其恢復知覺,同時撥打急救電話,及時把病人送至醫院。

2、補鉀補水

一到天熱,出汗多,這個時候要補鉀,可以多吃點香蕉。也需要及時正確地補水,平時最好手邊常備一瓶水,隨時補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飲的原則。

3、多吃「苦」

「夏日吃苦,勝似進補。」研究證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鹼、氨基酸、苦味素、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大量人體需要的物質,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熱祛暑、提神除煩。適當吃點,還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

4、少吃寒涼食物

夏天是陽氣最盛的季節,適合多吃些溫性食物,助陽升發。如果為了一時痛快,大吃寒涼性食物,身體的氣血遇熱則行,遇冷則凝,反而將散熱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5、選擇合適的運動

夏天運動對體力消耗比較大,走路、太極、瑜伽等比較緩慢的運動最適合夏天進行,對緩解失眠、平復情緒有一定的幫助。沒有病的人還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進行。

6、貼三伏貼

入伏後,也進入了貼三伏貼的時期。中醫學觀點認為,在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貼敷,可以治療多種反覆發作及過敏性病症,如鼻炎、氣管炎、咽炎、哮喘等。

三伏天如何遠離中暑?

睡足8小時+中午小睡

保證8小時睡眠,不熬夜,睡眠時不要對著風扇或空調直吹。

防晒要及時

出行太陽帽、遮陽傘、墨鏡隨身,防晒霜要提前半小時塗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也要常備。

別等口渴再喝水

每天要喝2升水,如果出汗多,還要更多補水,和補充鹽分。

避免辛辣和油膩的食物

它們有較高的熱量,應盡量少服用。推薦以清淡飲食為主,多食清菜、水果。

多喝降溫飲品

例如,綠豆湯、山楂汁、金銀花、菊花茶、西瓜、黃瓜、西紅柿等。

用涼水沖手腕

可以每3小時用自來水沖手腕一次,每次1分鐘,可以降低體溫。手腕是動脈血液流經的地方,用水沖可有效降低血液溫度。

知多一點

為什麼三伏天有長有短?

三伏天的長短,主要由中伏的長短決定。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循環使用。

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複一次。

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今年的夏至(6月21日)到立秋(8月7日)之間,分別有庚寅日(6月27日)、庚子日(7月7日、小暑)、庚戌日(7月17日、初伏)、庚申日(7月27日、中伏)、庚午日(8月6日)5個庚日,所以今年的中伏有20天,(從7月27日至8月15日),三伏天共計40天(從7月17日至8月25日)。

撰文:宋佳音,綜合北京日報、新浪新聞等

圖片:視覺中國、門頭溝區政府網站、宋佳音

監製:王然

編輯:宋佳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伏 的精彩文章:

三伏灸一灸 全身疾病走,一定要把握機會哦!
三伏天要來了!在家自己做這個,清熱解暑又能祛濕!

TAG:三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