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32年,蔣介石國民政府為何要遷都洛陽

1932年,蔣介石國民政府為何要遷都洛陽

原標題:1932年,蔣介石國民政府為何要遷都洛陽


  一九三一年底,蔣介石因對日立場軟弱受到內外夾攻,再次被迫下野。國民黨召開四屆一中全會改組政府,由林森出任國民政府主席,孫中山之子孫科出任行政院院長,蔣介石、汪精衛、胡漢民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常委(輪流擔任主席)。


  一九三二年初,嚴重的財政危機令南京政府幾乎無法運轉,上任不到一個月的孫科被迫辭職。孫科懇請在奉化老家的蔣介石重回南京。蔣介石表示,無論於國、於公、於私、於總理(孫中山)、於舊部,都不能不「往救」。於是說服汪精衛同赴南京。


  一月二十八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決定:汪精衛出任行政院院長。當夜「一?二八」事變爆發。



  第二天,蔣介石復任軍事委員會常委,負責調動軍隊,指揮對日戰事。

  二十日,國民政府宣布將首都遷至中原的洛陽——對於一個國家來講,遷都是非常之事,如果沒有大災大難,除非準備長期作戰,難以解釋何以遷都。



  二月一日,蔣介石在徐州召開軍事會議討論對日作戰計劃,決定將中國劃分為四個防衛區:


  黃河以北為第一防衛區,司令長官張學良;


  黃河以南、長江以北為第二防衛區,司令長官蔣介石;

  長江以南與閩浙兩省為第三防衛區,司令長官何應欽;


  兩廣地區為第四防衛區,司令長官陳濟棠。


  十四日,國民政府軍政部令陸軍第八十七師(師長張治中兼)、第八十八師(師長俞濟時)以及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總隊長唐光霽)合編成第五軍,張治中為軍長,緊急增援上海。二十一日,蔣介石令陸軍第十師(師長李默庵)、第八十三師(師長蔣伏生)緊急開赴浙江。二十二日,蔣介石令駐紮河南的陸軍第一師(師長鬍宗南)於二十七日前抵達浦鎮;二十三日,蔣介石令陸軍第九師(師長蔣鼎文)集結於杭州;二十九日蔣介石令陸軍第四十七師(師長上官雲相)由鎮江趕赴崑山。



  三月初,國民黨在洛陽召開四屆二中全會,蔣介石被推舉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總參謀長,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陳樞銘、李烈鈞、陳濟棠成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會議發布宣言,號召「全國軍隊,應抱同一長期抗戰之決心」,表明「中國抵抗之決心,則隨時隨地將歷久而無間」。但也特別闡述道:「外交與軍事,相輔而行,尤須衡情審變,由統籌民族厲害而決策,不宜應付國內環境而定計。」

  那時候,汪精衛和蔣介石在對日立場上基本一致,即一面交涉,一面抵抗。



  汪精衛有「最低限度」之說:「現在國民政府並沒有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所以同時並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軍事上抵抗,外交上交涉,冀不失領土、不喪主權。在最低限度以下時,我們決不讓步;在最低限度以上時,亦不固作強硬,這是我們共赴國難的方法。」


  蔣介石則表示,一旦超出「忍受之防線」,就要與日本拼個魚死網破:「交涉必須定一最後防線與最大限度,此限度至少不要妨礙行政與領土完整,即不損害九國公約之精神與不喪失國權也。如果超此限度,退讓至不能忍受之防線時,即與之決戰,雖至戰敗而亡,亦所不惜。必具此決心與精神,而後方可言交涉也。」


  這是蔣介石首次在對日關係上使用「決戰」二字。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她先當太子妃再當皇后皇太后,又斷崖式降級成公主
蔣介石愛將劉峙一月狂退千里,卻提升戰區副總司令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