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P2P經歷的不是擠兌潮,而是違規玩家的出清

P2P經歷的不是擠兌潮,而是違規玩家的出清

互聯網金融還有沒有未來?

文 | 周天

我記得在《權力的遊戲》第七季里,為了防止夜王日益壯大威脅中原,雪諾帶人長途奔襲到關外去抓一隻異鬼回來,只是為了提醒滿朝權貴要團結起來進行抗戰,結果反而被不計其數的異鬼圍困,身陷冰原大地,迫使女主帶著三隻龍前來搭救,反被夜王殺死其中一隻龍,這隻龍也就成了夜王的坐騎,並用龍焰破壞了靠魔法保護的城牆,黑暗勢力得以長驅直入。看到這裡大家恍然大悟,夜王這麼多年按兵不動,原來就是為了等這隻龍。

這就是因為害怕一件事情,做出過激反應,反而讓這件原本不會發生的事情真的發生了,在經濟學裡,描述這種現象的名詞叫「預期的自我實現」。

近期,一些互金平台相繼暴雷,在全行業流動吃緊的情況下,即便是合規性更強、資產質量更好的頭部平台,尚且要面臨一次信任大考,對於處在腰部水平的平台來說,各項實力沒頭部平台那麼強,但也不至於像尾部平台那麼差,本來並不會出事,但也會招架不住用戶的提現,這同樣也是一種預期的自我實現。

用戶非理性地提現加速了尾部平台清場,這就更加印證了用戶的猜疑,於是又有更多人也加入了提現的隊伍,這種效應會形成了一種循環,周而復始,範圍逐漸擴大。這就是我們近期看到的互金行業的一大現象。

非理性提現非但不會緩和事態,反而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得原本運營良好的平台也受此牽連。

雖說並非所有人都能像巴菲特那樣「在別人恐懼時貪婪」,但至少,我們不應該一味地盲從,而需要理解問題的本質,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

1、真正的 P2P 並不存在擠兌

先來說說擠兌是怎麼一回事兒。

金融領域由於有乘數效應和槓桿的存在,如果遭遇集中性提款,就會面臨流動性危機,這是銀行業普遍面臨的事實,所以才會有巴塞爾協議關於「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指標的限定,來防範擠兌發生。

防範流動性危機,也是央行最初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為了充當「最後貸款人」這一角色。

銀行尚且面臨流動性風險,更別提新生的 P2P 行業,不像大銀行多是國資背景,實力雄厚,新興的互金行業信任關係更加脆弱。儘管如此,其實 P2P 行業和商業銀行有著本質不同,P2P 本身是一對一的借貸關係,反而不存在擠兌的空間。

作為信息中介,P2P 平台是居間方,承擔的是撮合成交的角色,借貸關係是借款人和投資人之間的事情,受到法律保護。

在法律上,不管在任何時候,出借期限沒結束,除非提前轉讓債權,投資人都沒有理由找平台要求「提現」——這是通過平台撮合產生的的出借行為,我們需要理解這筆錢,不是存款,也不是理財。

在合同沒有到期之前,投資人去找借款人要求提前還款,既不合理也不合法。這就意味著,P2P 行業,本身其實並不存在擠兌。

真正容易出現流動性問題的環節是債務轉讓環節,有人想提前退出,就會把債務轉讓給下一個人,但如果沒有下一個人接盤,這件事就停在這裡了。在到期之前,想退出的人沒法提前退出,但這個過程中平台方並沒有違約,只不過是之前為用戶提供的流動性便利消失了,這仍然算不上逾期兌付。

總的來說,P2P 行業不應該受到擠兌困擾,除非,有些 P2P 平台並不是真正的信息中介,沒有嚴格按照監管規定去做業務,而是通過自我擔保、份額拆分、期限錯配等形式逾越了信息中介的本分。

所以,問題的根源,其實不在於 P2P 模式的問題,而恰恰是很多平台沒有堅守 P2P 模式,私自涉足了很多違規業務所帶來的問題。

據證券時報引述一位業內人士的說法,近期一系列事件,核心癥結是因為在合規備案期內,平台不能再通過發行新增標的,去承接以前期限錯配的資產;老的資產又沒有到期退出,投資人如果一贖回,平台就只能拿自有資金墊付。沒有現金流的,就只能垮掉。

我總結了前段時間出問題的平台的共性,一方面,他們普遍利息偏高,現實經濟環境中,並沒有企業能支撐如此高的利率,所以和高利率相伴隨的通常是假標、自融和借新還舊;其次,在運作模式上,他們大多並沒有嚴格遵守監管關於不能設資金池、不能搞期限錯配的要求,並沒有做到借款人和出借人一一對應。這兩類平台,一類本身就是騙子,一類本身模式有問題,的確經不起風吹草動。

我甚至可以更加確切地說,目前但凡出現流動性危機的,通常是某一類嚴重依賴新資金進入才能讓老借款人實現提現退出的平台,我的論斷是,他們大多並不是真正嚴格合規的 P2P。現在正是偽 P2P 集體倒掉的時候了。

2、P2P 模式本身成立嗎?

從邏輯上,應當是成立的。

我們都知道,由於傳統金融體系的金融壓抑效應,國有企業享受信貸資源的優先權,一邊是中國龐大的小微企業和個人合理融資需求得不到滿足,一邊是過低的利率讓廣大民眾投資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如果把相對次級的融資需求和相對敢冒較高風險的債權人相對接,理論上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案,這就是 P2P 存在的根本性土壤。

這其中,風險的把控就變得尤為重要,無法從銀行借到錢的那一部分人本身的確在資信狀況上存在一些不足,他們大多很少甚至沒有徵信記錄,整體經濟實力也要比銀行客戶弱一階,但這樣的人群在中國多達數億,說的直接一點,他們就是過去銀行看不上的群體。

互金行業依賴為這個人群服務而獲得利潤,本身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並且,如果不是互金行業的倒逼,傳統金融機構其實並沒有太強改善自身能力的意願,也就不會出現眼前的景象——互金行業辛辛苦苦用燒錢營銷培養出用戶習慣、積累出用戶數據,結果就在監管一聲令下,把市場拱手交給傳統金融機構,後者也學會了互金的很多打法:轉賬免費、發展在線信貸、嘗試用大數據進行風控。

很多人用這幾年的亂象來指摘互金行業,我的觀察是,由於是在傳統金融機構之外,新造了一根連接中高風險借款人和中高風險偏好投資人的管道,相當於另立了一個新體系,「新」就意味著在最初,這是缺乏規則的,法律也處於空白地帶,反而是誰更激進誰就能做大,做大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信任。

於是,在那段野蠻生長時期,很多平台敢給更高利率給出借人的,敢借錢給資質更差的借款人,才積累了重重隱患。這仍然是大幹快上的心態導致的問題,也可以說是資本的催熟助長的問題,而並非 P2P 模式本身。

隨著監管介入,洗牌期開始,缺乏風控能力、技術能力和品牌能力的弱者正在退出這個市場。而具備這三者的平台,其實並不需要擔心擠兌,因為他們玩的不是高息攬儲、借新還舊的資金池遊戲。我們不應該因為市場上存在少數騙子和不合規的玩家,就抹殺整個互金行業的價值。

很多人問我,互聯網金融還有沒有未來?我在想,我們還能適應沒有移動支付、沒有在線信貸的日子嗎?我覺得,答案是不能。

既然回不到過去,那就有未來。

- END -

本文來自周天財經,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最美生意人氣榜TOP 50重磅出爐:賣米粉的收入過億,你貢獻了多少?
半年蒸發近2萬億元!監管加碼,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跌!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