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認為六小齡童在消費西遊記情懷?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認為六小齡童在消費西遊記情懷?

在最近被六小齡童相關話題頻頻刷屏後,終於忍不住站出來想發一句謹代表個人的聲音了。下面套用其他網民的一句話:

在這個打字不用負責任的年代帶動了另一批沒有自己主見、聽別人說啥就是啥的人。

六小齡童事件再一次把網路暴力和網民腦殘的狀況呈現在社會面前。


那些噴六小齡童的人,很大一部分指責章金萊除了孫悟空就沒有其他拿的出手的角色,消費西遊記情懷等等。

呵呵,我真就呵呵了。

絕大部分演員都演過很多角色,但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到終老。

幸運一點的,有一個或幾個角色被人們記住,幾年後又被淡忘。

混得再好一些的,有幾個角色會被記住的更久一些。

再好點的,有一個角色能夠長時間甚至幾十年不可超越的存在,成為角色神話,比如六小齡童這樣的。

再更上一層樓的,那就是好幾個角色都家喻戶曉,在影視界經久不衰的,請問這樣的又有幾人?


更何況章氏乃猴戲世家,用一輩子時間塑造好孫悟空就是最大的追求。

從這一點上看,六小齡童對得起章氏猴戲,算得上絕對光宗耀祖了。

如果因為僅塑造一個經典的角色就被人詬病,那麼扮演林黛玉的陳曉旭、扮演賈寶玉的歐陽奮強、扮演扮演周瑜的洪宇宙都要在心裡喊句mmp了。

反而,跑了一輩子龍套的演員們沒人指責,果然槍打出頭鳥。

首先,六小齡童是我父輩(甚至還大點)的人,而我父輩那代人受他們所處時代的影響也幾乎都會做出和六小齡童一樣的反應,即——

周星馳的《大話西遊》里孫悟空和妖精戀愛是糟蹋名著。

但是得出這種結論,與六小齡童時代人的觀念是相符合的。


首先,在中國歷史文化中,孫悟空可以說是最能代表我國傳統文化的虛擬角色。孫悟空的存在,已經是一種文化符號和象徵,甚至可以說是中國的一張名片。

孫悟空的設定上,他首先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隻神猴。再加上他又是個出家了的和尚猴,所以按照原著設定,孫悟空是絕對不可能戀愛的,甚至和母猴談情說愛都不行。


從這個角度看,周星馳版孫悟空絕對不是正宗孫悟空,自然會被將孫悟空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人尤其是六小齡童那老一輩人看作異端。

但對於《大話西遊》中的戀愛情節,我倒有不同看法。

與其說《大話西遊》設置了孫悟空的愛情,倒不如說是為了滿足人們對齊天大聖的某種情懷。

曾聽見有人說當下的女孩子願意找豬八戒這樣的顧家男人,而答主卻和老一輩人一樣更傾慕孫悟空這樣的英雄。


齊天大聖!斗戰勝佛!他是多少人心目中的男神?


《大話西遊》的這種設定,完全源於對孫悟空這個文化形象的愛。

但是影視劇在地球上出現不過一百來年,孫悟空卻隨著京劇在更久的時間長河裡深深根植在人們心裡。京劇中的武生齊天大聖恐怕才是這個經典形象最為正宗的傳承標誌。

而《西遊記》劇組在挑演員時,優先考慮的自然是擅長猴戲的京劇武生,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形象自然也是從傳統猴戲中衍生過來的,他以前也是專攻武生,這自然會被視為正統。周星馳是電影明星,不是專門演孫悟空的猴戲演員,他的孫悟空不被猴戲演員認可,情理之中。

就像梅葆玖先生不認可李玉剛這個男旦演員一樣。

我想以上足夠解釋六小齡童為何瞧不上《大話西遊》了,換成和他同樣的角度,恐怕誰也沒法認同《大話西遊》的孫悟空是正統。

這就是不同的環境塑造不同的三觀。

再說日本漫畫《七龍珠》的孫悟空不被六小齡童喜歡那更是正常不過,因為《七龍珠》算得上是較遠的《西遊記》衍生作品,幾乎可以獨立存在,不與《西遊記》發生直接關係,自然不能把那個漫畫形象視為我們的孫悟空了。

六小齡童用一輩子的時間塑造了孫悟空這個經典角色,孫悟空在他的心裡地位之高恐怕遠遠超過我們這些普通觀眾,他不願意任何人或演員演砸自己心中的神,是完全應該被理解的。


首先前面關於六小齡童的黑料大多都是講故事,在法律面前皆是毫無證據的廢紙一張。

同樣也沒有人拿出任何證據證明六小齡童把自己視為孫悟空唯一的代言人。

相反,洋洋洒洒說六小齡童把自己當作孫悟空唯一代言的全都是來噴的。


由此可見他的孫悟空形象有多麼深入人心。


可憐的一群人。

六小齡童其人私德如何,網上的人不過是道聽途說,完全不了解其中的來龍去脈、前因後果就跟風噴。這種情況在很多明星那裡都有不勝枚舉的例子。

六小齡童顯然也不是完人,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的噴子更不是什麼完人。

至於什麼推銷自己的書啊啥的,做活動推銷書難道不是每個作者都在做的事情么?難道孫悟空不需要吃飯么?為什麼別的作者推銷書可以,六小齡童就不行呢?又有多少演員想自己能有一個角色流芳百世呢?

很多高票答案黑六小齡童的,有的是因為六小齡童「耍大牌」使得合作談不攏,這種情況下去黑六小齡童顯然是必須的,畢竟他沒給你面子啊。


他不過是隨性點,沒有像其他演員那樣過度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展現自己而且是人人皆有的世俗一面就被舉國討伐,這再次證明了他的孫悟空深入人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芳緋文學 的精彩文章:

駁「秦可卿為太子女」一說

TAG:芳緋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