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入伏以後真的不宜吃冷飲嗎?有哪些危害?

入伏以後真的不宜吃冷飲嗎?有哪些危害?

當你去婦科看痛經、消化科看胃痛的時候,醫生會交代你:「少吃冷飲啊,嗜冷之殤。」,炎熱的夏季,需要冷飲降溫,豈不是和醫生交代的相違背。看看身邊的小夥伴,冰淇淋、各種冷飲、冰鎮西瓜,頗受歡迎嘛。

入伏以後真的不宜吃冷飲嗎?有哪些危害?

為什麼醫生交代少吃冷飲呢?道理何在?

作為一個資深痛經、鼻炎患者,一年四季保溫杯是我的標配,這與年齡無關。即使這麼熱的天,集體定外賣、冰淇淋,也一樣強調:「幫我換杯熱奶茶哦」。如果外出就餐,我也會附帶一句:「要熱的」,不然的話,默認自動生成冷飲。我的不入流,成了朋友圈的異類。

當從國貿門口一家冒著白氣的冷飲店點一杯熱奶茶,朋友感嘆道:「你可真養生啊」,我把後面不想解釋的話濃縮成「喜歡喝熱的」。

其實,以前我也過冰激凌、喝過冰鎮啤酒。但是礙於身體的原因,想吃的時候,想到痛經的感受,就懸崖勒馬。後來發現,很少接觸冷飲,身體還是有變化的:「痛經減輕了很多」,「鼻炎輕了」,「每逢夏季的濕疹發作也變成了散在,小範圍的」。長時間的不吃冷飲,偶爾接觸一次,除了胃腸透心涼之外,我能感覺到全身冒冷氣,尤其大椎穴和手掌附近。

現在是三伏天,冷飲店、各種冷飲滿大街隨處能見。對於年輕人來說,酷暑拒絕這些冷飲還真是有難度。如果真的想吃,有哪些危害?原因是什麼?補救措施?

1、為什麼少吃冷飲、冰鎮水果?

夏季受暑熱濕邪侵襲,已經影響了脾胃功能。消暑喝冷飲,當喝下的瞬間,很涼爽,接下來就是機體的寒熱之爭,受攻擊的首先是胃腸,冷的刺激下,血管收縮,供血不足,蠕動減慢,甚至腸壁肌肉痙攣,出現腸痙攣。皮膚汗毛孔閉鎖,出現雞皮疙瘩,紅潤的口唇現失去了血色......。

五行夏天屬火,長夏就是伏,屬土,土是夏火所生。夏對應五臟為心,氣血重心遠離脾土轉移到心火。因此,夏季心臟的負擔最大,熱擾心神,易怒,坐卧不安。脾胃的保護少了,飢餓感很少;夏季稍微吃了不衛生、生冷的食物就容易腹瀉;夏季貪涼要護著肚子,給孩子穿小肚兜;二便不正常;易痛經;乏力,感冒、皮膚病等問題都出來了。

有人覺得小題大做,是,年輕,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當我們步入中年,其實過了30歲,你都會感覺身體大不如從前。為什麼養生的中老年人居多,為什麼小孩子吃冷飲容易腸痙攣的多。當我們感覺生命在悄悄一點點溜走,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會明白生命只有一次的意義,健康真重要。

入伏以後真的不宜吃冷飲嗎?有哪些危害?

冷飲的誘惑,怎麼吃才能減輕傷害?

1、飯前、飯後隔一段時間吃

剛吃過飯,血供慢慢集中到消化系統促進消化,冷飲駕到會嚇到血管,導致收縮。

2、運動後不要馬上吃冷飲

劇烈運動,體內的血液重新分配,體內的血液流向運動著的肌肉和體表,消化器官處於相對貧血的狀態。冷飲溫度過低,對暫時貧血的狀態和胃酸濃度不足的胃刺激過於強烈,容易食慾減退、胃痛。

吃了冷飲,補救措施:

1、姜

姜味辛,性溫,有開胃止嘔、化痰止咳、發汗解表。

生薑是助陽佳品,夏季保養陽氣,清晨是人體陽氣生髮之時,每天早上吃幾片姜,堅持一段時間,人的免疫能力、抗寒能力和腸胃消化能力都會大大增強;所以老百姓說:「晨吃三片姜,賽過人蔘湯」。

夏季飲食寒涼之品難免會傷害脾胃陽氣,佐以生薑,就能夠很好地保護脾胃。這就相當於我們中醫講的「君臣佐使」,搭配好了就會起到養生的作用,這也是我們中華的吃文化。我們中醫開藥的時候喜歡用一點姜棗作為藥引,如三片姜、三枚棗,起的作用就是調和營衛,保護脾胃的。

入伏以後真的不宜吃冷飲嗎?有哪些危害?

薑糖水,不僅是受涼感冒了可以喝,而且女性寒性痛經也是經常用的,對於受涼引起的胃痛也能夠起到緩解的作用。

2、熱水袋熱敷

3、按摩腹部

4、運動

5、泡腳

6、遮腹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中醫 的精彩文章:

經斷復來不容忽視,小秘方「二花」來搞定!
高血壓、高血脂患者,平時最關心的問題全在這裡!

TAG:鴿子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