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為何強調「用筆如刀」?基礎不夠不可盲目追求

書法為何強調「用筆如刀」?基礎不夠不可盲目追求

「用筆如刀」可以根據理解的不同,有多種解釋。

用筆如「刀削斧砍」,追求北碑石刻氣息,不計工拙,筆畫的質感以「峻利」見長。

落筆行筆,快,狠,准。

線條幹凈,無絲毫拖泥帶水。

接下來,就從這三點開始,一一為大家舉例說明。

但是有一點須說清楚,這是一種「筆意」,並不是一種技法。所謂用筆如刀,說的就是用筆時的一個狀態,屬於筆意。當然,也因此有此筆意,才能出「峻利之勢」,如歐陽詢之「險絕峻利」,就是化北碑筆法入二王。如看過歐陽詢比較全面的書作應有所發現。

形質、神韻上用筆如「刀削斧砍」

這是今人比較追求的一種藝術形式,寫碑就要追求碑刻的味道,筆畫的線條一定是那種如石刻一般的感覺。

當然,這是一種用筆的追求,用軟的毛筆,去追求「剛硬」的效果。早在蔡邕《九勢》中就有提及「惟筆軟則奇怪生焉」,因其質地軟,所以效果可以千變萬化。再看現在的硬筆,西方的雞毛筆,非常硬,所以線條呆板,只能從形態上追求變化,故而外國書法為「花體」。

單看這種作品,現在很多人寫魏碑,不再如民國一樣渾厚。多如這種「國展體」一樣,以「方筆」見長,幾乎筆筆都有「折」「角」等表現鋒利的線條,很少有「圓」「轉」一類的用筆,即便是藏鋒,也會出「方折」,而非「蠶頭」。

上圖作品水平一般,還不及國展水平,但是用的國展風格,所以用來舉例。

這種風格,這種用筆或是對作品神韻的要求,是沒有問題的。當然可以用毛筆表現刀刻的感覺,但是當這種風格被盲目追摹,問題是不少的。看多了之後你會發現,很難從外表就看出水平高低,因為寫的大概都一個樣子,必須的去扣細節才能看出水平。

首先說,這種作品風格沒問題,單純求「方」「利」。

如傅山一味求「圓」「媚」「拙」一樣,都是一種很偏激的追求,屬於把一種用筆風格表現到極致的那種。

如我們看歐陽詢的作品,特有一種「險」勢,用筆露鋒多且瘦硬,就是唐人把「方筆」發揮到極致的作品。

看起起筆處,多露鋒,多「尖」,尖就是「方」,有一種鋒利的感覺。

轉折處特厚,所以感覺很「硬」。

現在學歐陽詢行書的人不多,跟楷書的難度不在一個級別。

行筆「快、狠、准」

但從用筆來說歐陽詢《仲尼帖》可算一個切入點。

比如「性」字,紅色圈裡「生」的起筆,這是非常快的地方。

這個是很容易學的,但是難點並不在這個起筆,其難處在於上一筆與下一筆。

上一筆藍色圈裡的「豎」,緊接著就要接「生」的入筆,但是一收一放的兩種運筆速度,如何把握?

如果兩筆稍連接起來,則「生」的入筆就會出現打彎的地方,沒有那麼鋒利的感覺。

首先這一頓,一起,中間的節奏轉換最難練,起筆快狠准,首先位置要準確,而且要壓下鋒去行筆,所謂「快而不虛」。

其次就是綠色的部分,是提起筆來接下一豎,這點也很難,所謂用筆如刀是筆意,內心中追求快狠准,所以發出的力量來的快來的狠,有一種崩浪之勢,這樣必不容易「收住」,所以綠色的提很關鍵,與「豎」又是筆斷意連,斷開則說明收住了「勢」,而寫用筆有銜接,說明「筆意」還在,還是「快狠准」的「意」。

其實這種節奏的轉變是最難的!

字形難嗎?筆法難嗎?真不難,慢一點,誰都可以臨的像。

但是想要臨的好,臨到接近書者書寫時的狀態,必須要追求這種契合古人的節奏,需要千萬次的臨摹體會,才能去表現。

當掌握好這些,這個人的「筆意」就算是消化了,容入自己之後,即使字形不像,也能知道其「筆意」來自何人,其實看哪位書家的字學了誰,初出在哪,從形上只能看出數家,其餘的還是要從神韻筆意上來發現。

並非說沒有字形就沒有學過這個人的字,每個書家都是臨古頗深的,怎麼可能只學幾家?

其實這種筆意,相對剛說的追求「刀削斧砍」的神韻來說,是更難一步的。

因為這種筆意,完全可以用在非「歐體」的字上。

比如陳海良的「行楷」「行草」,其實形上跟歐沒多少關係,但是這種用筆的方法,就有一部分出自歐陽詢。

還有,這種露鋒多的字。

露鋒多,還能遇到一個問題,比如灰色圈裡的「裁」

雙撇露鋒,如何處理顯得不雷同?加上「戈」鉤的起筆露鋒,三個大露鋒起筆集中在一起,如何顯得和諧?

這是一種長期磨練才能得到的「和諧」,可能初學時,臨都會臨不像。

這張筆意需要建立在多臨帖的基礎上,悟是悟的到,但是寫就需要功夫。

線條幹凈利落

這個很容易理解,用筆一定要圓滑順暢,不拖沓。

很多人寫字,都有筆病,比如說鋒不正,側鋒偏多,一邊的毛刺就多,就顯得「澀」。還有人行筆會有遲疑,明顯的會重一點,或者可以看出用筆的不熟練。

這都是功夫不到導致的,再也沒有第二個原因。

看傅山的大草,即使再圓,也不會顯得「拖沓」,用筆快意,而且用筆鋒正。

這一種線條的基本功。

總結

總結一下,其實這三種「用筆如刀」的解釋,其實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基本功」好。

而且也並不是一種「技法」,而是一種用筆的狀態,很容易就可以悟到,但是如想練好,就得多臨帖。

最簡單的就是追求「刀削斧砍」的風格,只要筆畫多方筆,即使形上有些問題,也是不容易發覺的,畢竟追求的是整體感覺。

需要一些基礎的就是「線條幹凈利落」,這就需要運筆永遠保持一個「正鋒」的狀態,用側也是取研,而不是顯虛,這就是追求線條的質感了。

最難得就是筆意,快速書寫中還能變化自如,是一種契合古人的書寫狀態,少說也要20年臨帖基礎打底。

米芾當初說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而自己刷字,說的就是一種書寫速度。

想要學精,這種節奏和速度是必要的,看到曹寶麟寫字,就會發現很快,這是學米芾學到了精華,知道如何用「鋒」刷。

而學黃庭堅的時候,就要稍慢一些,這種速度要讓筆鋒能做出反應,所以筆筆提頓但是圓滑。

學蘇軾就要有快有慢,有輕有重,比較均衡。

像「用筆如刀」這種,大家理解一下就夠了,這是一種追求,建立在基本功之上,沒必要初學時就可以追求,反而會「快而無度」「方圓不合」,總之對理解書法容易產生片面的想法。

用筆可如快刀斬亂麻,也可如黃庭堅所說「划槳」一樣慢,都沒有問題。

有了基礎之後尋找適合自己性格的去追求就行了。

這個當真可以悟到,很容易,沒事多想想就行。

請點個贊,點個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杅舟 的精彩文章:

學三年九成宮遇到的瓶頸,需要從這個細節去解決!
所有書法技巧全在此二字,看懂之後,對書法的理解就不淺顯了!

TAG:杅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