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科學的方法告訴你數學題海戰術並不是萬能的,數學應該這樣學

用科學的方法告訴你數學題海戰術並不是萬能的,數學應該這樣學

很多家長和同學會認為學好數學就是要做大量的題目,事實上,沒有哪個老師會同意這樣的觀點。但是,有一點,任何領域要有優秀的表現都不能脫離「適當的練習」。適當、適量和大量,一定不要認為這是玩弄文字遊戲,這的確是事實。但是所謂適量的題目,是需要因人而異,因知識點,因難度而異的,沒法直接定下題量。

首先,我們先說說做大量的題目的危害,你沒聽說,大量的題目不僅對於思維的訓練無益,反而有害,有兩種理由:1.我們都當過學生,當作業的量太多的時候,你要知道我們的學習不僅僅是只有數學,還有各科的作業需要做,其他科目一樣重要,不做老師一樣會懲罰,那怎麼辦我只能應付了事。所以,如果我認為作業多到無法好好做完,索性就乾脆糊弄吧,比如:隨便在作業上面弄一些計算過程,應付老師檢查;或是,和同學商量,100題的作業里,每人分配做10題,剩下的到學校在互相抄寫,這個尤其是長假的時候實在是太普遍了。這種大量的作業,說實話一丁點的意義都沒有,還養成了偷奸耍滑的性格。

2.即使學生很乖巧,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真的非常認真地把每一題作業都做完,然後還把父母買的教輔材料也做完了,說實話也不值得高興。你思考一下,你做的這些題目有多少不同的,是不是很多都是相似的,甚至換個敘述模式,改個數字......就變成新的題目了。可是大量的重複題目的練習,頂多鍛煉學生成為考試機器,看到相同,類是題型,就直接套用公式,或是之前的解法。重複的工作我們將就熟練提升效率,但是數學學習如果這樣,還有何用?不真懂,沒有透過作業的練習當中,訓練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變通力,那麼這樣的 「作業」 是失去價值和意義的。數學如果失去創新,那也就失去了學習下去的意義。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大考(中考高考)的命題原則:每年升學考試的大考,這些命題老師,教授,都會被要求,要避開過往的類似題型,尤其要避開市面上出現的參考書,校外輔導班的模擬題等。所以,嚴格說來,每一年的大考,所有的數學題,都可以說是新的題目。如果通過題海戰術培養的學生,平時的月考,期中期末考可能沒有問題,但是遇到大型考試基本上很難應付,因為他不會獨立思考。但是,在現階段的教育環境之下,無論是學校,補習班,事實上都非常用力地落實「填鴨式」教育,無法讓學生真正融會貫通。即便是名校+名補習班+名師,結果也一樣。

但是真正學數學的方法是學生思考,推理,觀察和發現的能力,這才是學習數學真正的價值!正確的學習數學,可以訓練學生的思維,提升思考的深度,廣度,靈活度。也不會把書讀死了,讀成「生活的白痴」!我們肯定不希望我們的孩子空有專業,毫無生活能力,即使是學術的天才,但他也不可能只生活在自己的專業里。因此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主動理解活記數學公式或計算方法,將數學公式與計算例題重新組織與串聯,將新學習的數學公式與舊數學公式做統整,或是新舊例題做聯想,比如我們學習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時候都需要一元一次方程做根基,因此要學會重組知識點。

其次適當的題目,這個題目不能茫然的去做,拿本習題就開始做,當然更不要遨遊在題海,意義真的不大,很可能你做的是大量的重複題目,與你無關的題目。這不僅浪費時間,由於做的始終都是你已經掌握的了,還會對你產生一種學習誤導。針對性的做題,在題目中總結規律,要明白做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這個題目,而是為了掌握題目後面的知識點,每個題目後的總結,是一定要有的,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考試里即使遇到沒見過的題目居然也很輕鬆的做出來了。但是有一點要注意還是開篇講的,任何領域想要有所建樹,練習是必不可少的。我們需要的是有效果的練習,而不是無用練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仙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小仙老師 |